无“师”之形需有“师”之神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中做了尝试。
【导学提纲】
1你知道语文教学中的“意象法”知识吗?
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景、人、事。
法,即“怎么写的”,主要是表达技巧。
2你如何将“意象法”知识融入自主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自主预学】(阅读课文,找出内容)
1理解这首诗歌
2“意象法”知识的运用
【合作讨论】(小组长总结记录)
1鉴赏诗歌的“象”
物:北固亭、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巷陌。
景:临江怀古图人: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悲愤”
的诗人形象。
事:诗人想保家卫国,却报国无门。
2鉴赏诗歌的“意”――思想和情感
辛弃疾要抒发的情感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3鉴赏“法”(表达技巧等)
词中用典孙权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
用意:借古讽今。
【交流展示】
小组长展示本组讨论结果,时间为3分钟。
【课堂检测】(略)
【拓展延伸】
问题:①作者辛弃疾的文风和创作的特点。②典故的大量运用是否合理?
材料:①意象法的知识点内容;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③典故的具体内容。
自我评价表分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堂检测、课后延伸四部分。学生根据表现自主打分,适度调整学习状态。
评审标准:
A级(80~100分):自主完成预习要求并有新的收获,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检测正确,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梳理和探究。
B级(60~80分):完成预习要求,参与课堂讨论,检测正确,完成知识点整理。
C级(40~60分):基本完成自主预习,参与课堂一般,检测一般,基本理解学习内容。
D级(0~40分):未完成预习要求,未参与小组讨论,检测效果不佳,不能梳理知识点。
在此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中,“自主预学”在课前完成,“合作讨论”在课堂完成,课堂教学按“531”结构进行,即5分钟同组交流、完善学案,30分钟合作讨论、交流展示,10分钟课堂检测、评价反馈。这一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实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导师考核制”的作用。
一、无师之形
1设定合理的预习内容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预习内容,学习任务、内容具体明确,合理的预习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按“导读”提示自学,在预习的过程中,适度提出质疑,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合理的预习设计体现了任务前置、教学互动、以学定教,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精心设计学案,创造自学情境
精心设计学案,体现教师导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原则。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变教为导,
无“师”之形需有“师”之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