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题目:故事教学中的设置疑问
[案例讲述]:
在社会领域教学中,涉及到一个故事《元元的帽子》。在我讲这个故事时,打开了电视,一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他们的小眼睛集中到画面上,当我讲到“元元的帽子吹到树上拿不到了”就马上停了下来,不讲了,吊吊孩子们的胃口。然后用求助的口吻说:“谁来帮元元想个好办法呀?”幼儿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他们为元元想了很多好办法:王艺博说:“请大象用鼻子把帽子卷下来”、大亮说:“用树杆打(敲)”、大果说:“坐飞机去拿”、小豆说:“用刀把树砍了就取到帽子了”、大盛说:“请奥特曼来取帽子”、“爬梯子去取”、“请猴子爬树把帽子取下来”、“请警察来取帽子”、“用金箍棒来取”……。
孩子们的想法有的合理,有的很离谱。听到这里,我没有打断孩子们的想象,直到没有发言的我才开始继续吧故事讲下去,原来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接下来是老师的提问,都有谁帮助过过元元?他们是怎样帮助元元的?为什么元元谢谢小猴子?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将故事的情节熟悉了,并且感受到同伴间的互相帮助。
[分析与反思]
1、创设“生动形象”的可感情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故事内容变为动态的故事画面,把看、听、想、讲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特点: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2、小班幼儿是想象较为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无所不在。在教育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我采取的是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与幼儿共同讨论,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允许幼儿的“闪亮”登场。就儿童的心理特征而言,现实和想象是可以自由沟通的。在故事教学中,幼儿常常会有许多异想天开的想法,会说出让成人啼笑皆非的话,会做出让成人不可思议的事。才是
教育案例——杨黎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