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性学三论本文由投团网/ 搜集,提供给大家,感谢阅读第一篇性变态弗洛伊德把人与动物皆有的, 与觅食冲动相似的性本能、性冲动称为原欲(libido) 。在一般人看来, 性冲动并不存在于童年, 只有当青春期后才出现两性间的吸引, 导致性交合行为。上述想法是错误的。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弄清各种与性对象( 那些发出性的诱惑力的人物) 和性目的( 对性冲动竭力追求的东西) 有关的变态现象, 以及这些变态现象与正常现象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一、关于“性对象”的变异。按史诗中的传说, 人最初原是单性的, 后一分为二, 有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相互吸引, 经过一番曲折奋斗之后又重新结合为一体。所以当听说男人的性对象不是女人而是男人, 女人宁愿舍男人而与女性相爱,人们便大为迷惑,称这种专爱同性的人为同性恋者。(一) 性颠倒。( 性对象的颠倒,即同性恋) 性颠倒者的行为类型: 1 、完全颠倒者。这些人追求的性对象自始至终都必须是同性, 厌恶与异性的性关系, 即使勉强与异性性交, 也不能从中得到乐趣。2、两栖性的性颠倒者(性心理半阴半阳) 。性对象既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没有确定的特征。 3 、偶尔颠倒者。属于某种特定情境中,当正常的性对象遥不可及时,暂以同性作为满足的性对象。颠倒现象的成因: 性颠倒并非缘于退化现象。它常发生在心智无损, 其他方面均与正常人相似或智力、修养有高度成就的人身上。也出现在文明古国文化发展高峰期或在原始民族和野蛮人中流行。性颠倒亦无法用先天性解释。因为许多性颠倒者早先曾有过强烈的性印象的震撼, 留下了同性恋的后效。再就是某种鼓励性的或压抑性的外在影响力, 对颠倒起加强或固置作用。催眠联想可解除性颠倒。因此不能用后天习得作说明。有很多人幼年经历过诱奸或相互手淫等,但后来并没成为性颠倒者。双性理论: 解剖学发现, 有些人的性特征极为模糊, 雌雄难辨。这种阴阳人的性器官存在男性和女性性器的特征。特殊案例的真性阴阳人, 两性器官皆得到完全发展。一般情况下, 两种性器官都发育不全。这些反常现象使我们无意中发现了正常发展的真相。那就是从形态上说, 某种程度的双性倾向完全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异性器官的残迹, 只不过有些已经正转化, 作了别的用场, 另一些则成为一无用处的残存器官继续存在。这种印象被引申到精神范畴,人们得出“性颠倒的变态源是心理阴阳人的表现”。心理上的阴阳人与解剖学上确实可见的阴阳人之间没有确定的连带关系。有人强调性颠倒者在次要特征方面的差异, 但它原本常出现于异性中, 很多人一身兼具两性的特征, 但并不是性颠倒者。心理阴阳人的观点同样不能完全站住脚, 因为伴随着性对象的变异, 他们的其他精神机能, 比如明显的异性特性及性冲动一定会有所改变, 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发现, 这种性格上的颠倒仅仅出现于女性性颠倒者身上。至于男子, 就连那些具有典型男子气的人也常常有性颠倒现象的出现。还有些专家论述双性人形象“是在一个男性的身上错装了女性的脑子”或“男性中枢、女性中枢”等。经过上面探讨, 我们得到两种见解: 双性倾向自然也存在于性颠倒者身上。但除解剖学发现的东西外,不知其具体涵义什么? 我们讨论的是性冲动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障碍。持心理阴阳理论的人认为, 性颠倒者的性对象与正常人正好相反, 男性觉得自己像女人, 同性的体态和心智对其充满魅力, 寻
弗洛伊德__性学三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