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连加连减》.doc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连加连减》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连加连减》,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知识并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鼓励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其含义及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使学生全面领会掌握连加连减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团结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标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设计了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课件出示口算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因此对10以内加减法做适当的口算练习是有必要的。通过以开火车的口算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如:师:“小火车呀,开呀开起来,开到哪里去?”生:“开到我这来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P72页主题图;
(2)学生观察情景图,完整说图意,并提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交流:草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这时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
(4)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式,再指名口答。
(5)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出示:5+2+1=
(6)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数相加,今天的算式是三个数相加,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板书:连加。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连加连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