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
(二)难点:
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图画法 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图画作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观美图,赏诗文。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诗和画之间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教师讲解概念:
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共同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二、赏诗文,解诗意。
,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
(学生边读边找,自己将找到的写在黑板上。)
季节:夏季 黄梅时节
雨,青草 ,池塘,蛙,棋子,灯花,还有一个等待朋友的我。
,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同桌之间讨论完成。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准备的材料:
天气特征:黄梅时节的家家雨。写出江南雨季特别的景致。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夜的“寂静”。
第三句点题,“有约不来过夜半”,“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也明白客人不来的原因是下雨出行困难。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动作描写,体会独处的诗人的落寞、无聊、惆怅。抓住“闲”这个词语,体会含义。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美读诗歌,读出诗人的落寞、无聊。
教师先范读,学生个别读。
三、解诗意,画美图。
四人一个小组,用简笔画勾勒诗歌内容。(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完成,课中修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请四个同
《约客》教学设计[5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