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逢入京使》[45].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逢入京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3、背诵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 《逢入京使》 
一、整体感悟(老师讲解背景) 
二、质   疑 (老师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三、【注释】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④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⑤凭:凭借,依靠。⑥传语:捎口信。【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



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创作背景】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

《逢入京使》[4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