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镇中“读、试、议、讲、练”五环节学案
年级
八
学科
道法
教师
郭国亮
时间
课 题
尊重他人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个人
能力目标: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学习
重点
尊重他人的做法。
学习
难点
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
教具
多媒体
读
一
读
导入新课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1课时:尊重他人。
试一试
活动一:讨论关于尊重的几个观点
“探究与分享”
(1)小组讨论:确定议题,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作记录。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结果,并提出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提示:可列举生活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议一议
活动二: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多媒体展示材料)
2008年9月,杭州图书馆新馆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有些乞丐、拾荒者进门看书,对他们,图书馆唯一的要求是先把手洗干净。
为此,有读者找到馆长,说让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杭州市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如果所有图书馆都这么做,图书馆的秩序就无法得到保障。
读者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公民读书的权利,行乞者有权享受图书馆的资源。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提示:读者甲的观点是错误的,读者乙和馆长的观点是正确的。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进去读书的权利。不能因为乞丐的身份而拒绝乞丐享受公共资源。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乞丐,乞丐也会尊重我们共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的秩序不会因为多了乞丐的进入而无法保障。所以,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教师总结: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周村镇中“读、试、议、讲、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