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
  摘 要:乡土乌托邦,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蕴含作者对不可预估的理想社会的无限遐想和对无比崇高的理想人格的无上推崇,带有鲜明的“精神至上”的韵味。新时期,乡土乌托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充满了对自然与人关系的探求,体现出回归自然回归本心的浓浓的渴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带有浓厚的自然文化情怀。本文针对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进行浅析,探讨新时期乡土乌托邦所蕴含的世俗文化精神和自然文化精神,分析乡土乌托邦情结中所蕴含的当代文化理想和社会追求。
  关键词:中国文学;乡土情怀;乌托邦
  作者简介:陈镰文(-),男,四川广元人,学历:专科,主要从事销售工作,曾服役于解放军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1
  乌托邦,指的是人们对一种理想主义状态的无限追求,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与逃避,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轨迹,为乌托邦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中国作家对乌托邦理想主义的体现主要以乡土社会图景为载体,表现出强烈的世俗追求,汲取乡土大地之养料,发掘民间乡土之文化本真,基于自然文化的体现,反映现实发展的本土生活,探讨道德理想的真正归宿,旨在追求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生存环境。
  一、中国文学中乡土乌托邦的自然文化精神
  乡土文学的兴起,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定时期的一大特色,中国文学中乡土乌托邦表现出浓厚的自然文化精神,依托于自己的乡村经历经验,重点描绘民间风土,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景、风俗、风情,在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中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以沈从文为例,在他的笔下,死气沉沉的乡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充满生机和活力,静谧的自然景色,朴素平淡的日常生活,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物质存在,而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憧憬,一种向往。乡土农村,不再是一种地理环境的存在,而是充满了哲学意义,关乎人们的哲学向往和生命追求,是人理想的完美寄托,是人们人格的完美体现,是现代文明冲击下人们久久寻觅追求的精神净土和归宿。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注重社会伦理 ,轻视自然文化,认为自然依附于社会生活。表现在文学中,自然仅仅是作为一种独特的背景存在,乡土乌托邦赋予自由蓬勃的自然以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将自然作为社会人生的价值标准,认为合乎自然,顺应自然,崇尚自然,才是心灵深处的净土。乡土乌托邦认为乡土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这些存在于乡土文学中的独特的自然面貌,不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展现人类独有的精神面貌。
  二、中国文学中乡土乌托邦的世俗文化精神
  上世纪80年代,乡土乌托邦文学兴起,承载了乡土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强烈憧憬和向往,是乡土作家社会理想和理想人格的至上追求,表现为对乡村物质生存环境的真实展现,对人们精神困苦的极端控诉,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对真实世界的不满和无奈。乡土乌托邦文学,是乡土作家内心世界的完美体现,真实的世界在与不在,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认为世界仅仅存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现实主义,源于内心,并由内心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脱离了现实主义的物质存在,将内心世界想法和认知付诸于文字的字里行间,乡土自然伦理不再单调无味,庸常生活也似乎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