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一、流行病学睾丸肿瘤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 3%-9% ,其中生殖细胞肿瘤( GCT )占 95% 。 GCT 也可原发于性腺外部位, 如松果体、纵隔、腹膜后, 治疗仍按睾丸原发 GCT 处理。 GCT 相对少见, 占人类恶性肿瘤的 2%, 但却是 15 岁~ 34 岁之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近 40 年来, GCT 发生率增加了近 1 倍。二、病因目前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可使发生睾丸 GCTs 的危险性增加:既往有 GCT 病史,有 GCT 家族史,隐睾,睾丸发育障碍,以及 Klinefelter 综合征。三、病理类型 GCT 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通常包括多种细胞类型: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畸胎瘤可以是成熟的或不成熟的, 取决于肿瘤中是否有成熟型分化的细胞类型,或部分体细胞分化,类似胎儿中存在的细胞类型。罕见的情况下, 畸胎瘤在组织学上类似体细胞肿瘤,如肉瘤或腺癌,因而被看作畸胎瘤发生了恶性转化。四、临床表现睾丸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睾丸肿大,一般肿物生长缓慢,有沉重或下坠感。部分患者起病急,进展快,有时伴有疼痛、畏寒、发热及局部红肿。迅速肿大的肿瘤内出血会产生触痛和剧痛。查体:睾丸肿大,表面光滑或睾丸内有数个增大的结节,质硬,无弹性,有重坠感,透光实验阴性。五、诊断病史与查体是诊断睾丸肿瘤的重要手段。 B 超可用以确认睾丸病灶。如果确定了睾丸病灶存在,进一步检查应包括血清甲胎蛋白( AFP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亚单位( β-HCG )、乳酸脱氢酶( LDH )和胸部 X 线。 AFP 、β-HCG 和 LDH 对 GCT 的诊断、预测预后和评价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在治疗前、中、后和随访过程中都应监测。 AFP 由非精原细胞瘤( 胚胎癌和卵黄囊肿瘤) 产生, 临床分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升高。半衰期 5-7 天。β-HCG ( 半衰期 1-3 天)在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都可能升高。精原细胞瘤可伴随β-HCG 升高,但 AFP 不会升高。中国生物治疗网特别指出, 肺癌的早期症状当疑有睾丸肿瘤时, 首选的治疗是经腹股沟睾丸切除术。如术后病理提示为 GCT , 则应进一步行腹部/ 盆腔 CT, 如腹部/ 盆腔 CT 提示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胸部 X 线提示异常发现, 则应行胸部 CT 。这些检查结合其他临床表现,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有骨和脑转移症状时应行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和骨核素扫描( ECT )以明确诊断。六、分期按 2002 年 癌症分期手册第 6 版标准进行分期 2002 年 睾丸肿瘤的分期分期标准原发肿瘤( T) 原发肿瘤的范围通常在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确定,因此通常为病理分期*p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价 pT0 无原发肿瘤证据(例如睾丸组织学为瘢痕) pTis 精曲小管内生殖细胞瘤(原位癌) pT1 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无血管/ 淋巴管的侵犯;肿瘤可能侵入白膜,但未侵犯睾丸鞘膜 pT2 肿瘤限于睾丸和附睾,有血管/ 淋巴管的侵犯,或肿瘤透过白膜已侵犯睾丸鞘膜 PT3 肿瘤侵犯精索、伴或不伴血管/ 淋巴管的侵犯 pT4 肿瘤侵犯阴囊、伴或不伴血管/ 淋巴管的侵犯*除 pTis 和 pT4 外, 原发肿瘤的范围通过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确定。 TX 可用于未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的情况。区域淋巴结(
睾丸肿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