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存在与人生》首页| 电视指南| 新闻频道| 财经频道| 文娱频道|体育频道| 生活频道| 国家地理| 西部频道| 广告频道首页栏目简介主创人员栏目动态往期内容 9月 19日《存在与人生》何光沪主讲人简介: 何光沪, 1950 年生于贵阳, 1989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宗教学原理研究室主任,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多元化的上帝观》、《有心无题》、《神圣的根》等; 译有:《宗教哲学》、《现代基督教思想》、《基督教神学原理》、《全球伦理》、《系统神学》等; 编有:“宗教与世界”丛书、《蒂里希选集》等。内容简介: “存在”是哲学的核心, 几千年来, 中外哲学家们都在探讨“存在”这一古老而深远的话题。存在的本源是什么?它究竟与人生有哪些关系?对我们有什么用?在本讲中, 何光沪教授在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存在”的本身,指出人生取向——创造和爱。他认为,“存在”是一个古老的哲学的主题, 又是一个最基本的哲学主题, 它是对人生提供意义上的支持, 是通过理解世界的人生的根本,来提供支持。他说“我们常常感到人生的无常, 我们常常感到人生的不确定, 甚至感到人生的痛苦, 所以呢, 我们是需要这个东西的, 我们在哲学里边找的支持是通过它给我们讲到的世界的根本,世界的本源,然后我们来认识它,我们对它有所领悟,希望对我们有所帮助”。他指出存在就是所有天下一切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 放在一块来看, 惟一的一个共同点。它是普通的但又是事物最基本的, 它是使得万物存在的那个东西, 是万物存在者, 万物所依赖者。何光沪教授还就宗教哲学中对“存在”的认识进行了探讨。何光沪教授最后指出了解了存在本身, 就可使我们了解人生的真谛。虽然我们很渺小但是是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参与了这个创造, 我们有了这份爱。《存在与人生》(全文) 我们今天这个讲题呢,是《存在与人生》。人生我们每天都在过, 经常都在说: 有成功有失败, 有顺利有挫折, 有高兴也有郁闷, 但是这个存在我们有时候会说到它?比方说, 龙这种动物是不是存在?麒麟是不是存在?那么这个存在, 它究竟同我们最关心的人生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理由把它连在一起?我想呢, 要讲清这个事情,要理解这一点,有一个电影呢,它的情节对我们有所帮助。我想到的是一部日本电影, 名字叫《生死恋》, 一听名字就是恋爱故事了, 故事很简单, 主人公大工喜欢上个女孩子, 女主人公夏子, 夏子把以前的男朋友甩掉了,来跟上他,他当然感到人生非常地得意了, 成天想到夏子怎么漂亮, 怎么聪明, 怎么活泼。故事很简单, 有一天大工在大海边得到一个电报,说夏子死了,因为夏子在实验室工作, 发生一个意外爆炸死了, 那电影镜头就播出来一个场面, 就是他在大海边长啸一声, 大叫一声, 大喊一声, 下一个镜头就是跪在夏子的灵堂, 对着夏子照片沉思默想, 想什么呢?我想这时候他会想到生死的问题,平时只想到她怎么样漂亮,怎么样地聪明,怎么样地活泼,怎么样把第一个男朋友甩了跟着他, 没有想到这一切幸福、这一切的得意还需要一个基础,就是夏子的存在,夏子必须存在。那么,当然大家从这个故事想到的是生死问题。有一句名言, 大家都知道, 就是莎士比亚写的《哈姆雷特》, 里面有一句很著名的台词,“生还是死, 这是一个问题”, 简单的一句台词被很多哲学家引用,为什么?因为他的原文不是生还是死,而是 to be or no to be 。大家知道这个 to be, be 这个英文词是最简单的, 但是我们今天讲了这堂课我们会知道,它也是最深奥的,最复杂的。因为这个 be 它既有“存在”的意思, 还有“是”的意思。我是一个老师,你是一个学生,都是这个 be 这个动词来表达的。那么所以, 哈姆雷特说的不仅仅是要活还是要死的问题,我想对他这样一个很有高贵思想的人来说,生和死不是大问题, 我们如果把他理解成一个懦夫、怕死鬼, 可能我们就有点误解了莎士比亚的意思。他在考虑要不要为他的父亲复仇,大家知道因为他的父亲被他的叔叔谋害,他的母亲又嫁给了这个叔叔, 所以他一方面考虑到复仇, 当然有生死问题, 同时也有一个我是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to be or no to be, 我去杀了人, 杀了我的叔叔, 我肯定要死, 这是一个生死问题, 但是还有, 我是要做一个丹麦王子呢, 还是不做呢?要做丹麦以后的国王呢, 还是不做呢?我是一个好儿子呢, 还是不做好儿子呢?这是一系列的所谓身份问题,所以这个 to be or no to be 既把存在同人生连在一起,而且把他同人的身份连在一起,所以我们会想到人生不仅是活着还是死,还有身份问题,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百家讲坛--《存在与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