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皮肤病介绍犬皮肤病犬皮肤病皮肤病是指被皮结构的炎症损伤,是犬的一种常见病, 不仅影响患犬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其训练、作业的正常进行。由于致病原因杂杂,临床常常不易确诊和治愈。作者根据临床实践,参考国内外资料, 对犬皮肤病的原因、临床症状、诊断、防治进行叙述, 以供参考。一、脱毛症这是指患犬在非正常换毛季节呈现局部性或全身性被毛脱落,这种脱毛症常由于犬的内分泌紊乱及蠕形螨脱毛症和癣菌所致。(一) 内分泌紊乱性脱毛病因及临床症状这种脱毛症可发生于各种犬,其早期变化为色素沉着、多皮屑、被毛稀疏等,随后出现脱毛症,对称地分布在犬体的腹肋、胸股部。目前多见的有甲状腺素性、肾上腺素和性腺机能紊乱。 1、由于甲状腺机能衰退而导致的脱毛, 临床上患犬常表现嗜睡、易疲劳、过度肥胖、不生育、不耐寒; 皮肤干燥粗糙、被毛稀疏和层角化过度等。 2 、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盛, 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所致。脱毛症患犬常表现过度饮食、尿频、尿比重低于 ( 正常值为 ~ ); 肌肉萎缩、易疲劳、脂肪筒状分布、腹围增大; 皮肤变薄,明显可见表皮血管和腹部皮褶。钙质和色素不均匀地沉着在病变的皮肤上。 3 、性腺失调在雄性犬可见于睾丸足细胞瘤。而母犬的脱毛症通常与卵巢囊肿有关, 犬体可见反复的脱毛—康复循环, 并伴有乳房及阴门肿大。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和激素含量测定,但后者难度较大。治疗有睾丸足细胞瘤的雄犬需摘除睾丸,同时口服或注射睾丸激素。卵巢机能紊乱的母犬应切除两侧卵巢或子宫。试用甲状腺素, 按每日 ~ 体重服用 4~8 周为 1 疗程,头 2 周用药量递增,以后递减,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二) 癣菌病病原及临床症状癣菌病是由皮肤条件性致病真菌( 又称皮霉菌) 所致,能引起表皮层,毛和爪的损伤,犬主要有 3 种可致病皮霉菌。 1、犬属小孢子菌长期存在于犬体, 只产生轻微的炎症, 犬约 50% 的癣菌病是该菌所致。 2 、石膏状小孢子菌是一种嗜土壤真菌,温暖的气候偶然引起犬的癣菌病,但这种炎症反应和感染属自限性的。 3、须小孢于菌主要引起犬继发性癣菌病, 老鼠是主要的带菌者。皮霉菌致病主要是菌丝侵入毛柱、毛囊和角质层引起脱毛和产生皮屑,多发生于头、脚和腿,小犬校成犬易发。诊断①取被毛或皮肤刮取物, 伍德氏灯下观察, 犬小孢子菌感染的犬毛呈绿色荧光。②氰氧化钾热溶液消化刮取物,置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子存在。③病料接种于沙堡氏培养基,室温培养 1—2周, 犬小孢子菌菌落呈黄色基底面,细卷发状; 须小孢子菌为褐色基,地面布满细小颗粒菌落; 石膏状小孢子菌落为黄色皮革状; 黑色或兰色菌落为污染的真菌, 在沙堡氏培养基加入酚红, 能使培养基变红的菌落,可初步诊断为皮霉菌。治疗首选药物是灰黄霉素,每日剂量按 15mg/kg ,喂饲高脂肪食物以促进肠道吸收,局部可除涂擦克霉唑等抗菌制剂。(三) 蠕形螨病蠕形螨局部感染常见于面部和腿部, 多数病犬呈慢性, 个别犬发展致深部组织化脓,蠕形螨病皮肤炎症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局部被毛稀疏或完全脱毛, 皮肤增厚, 皮屑增多并变黑, 肿大的毛囊可挤压出蜡质样皮脂。②破坏毛囊并深达真皮层, 因瘙痒而使皮肤破溃或肉穿肿继发细菌感染成为脓皮病。治疗大面积蠕形螨感染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治疗时先剪掉炎症区及周围的被毛, 用酒精等清洁并灶, 大面积炎症需用硫磺皂或洗发剂洗澡, 去掉表面病皮, 局部使用低毒、高效、易渗透的药物, 如石硫合剂、 % 敌敌畏、敌百虫等涂擦可望治愈,国外有人介绍,使用 % 酒精鱼腾酮局部涂擦疗效较好, 如果犬伴发细菌感染应考虑局部或全部使用抗菌素治疗。二、色素紊乱犬皮肤色素紊乱,临床常有以下两种类型。(一) 黑色棘皮症这是犬的一种以乳头层增生, 表皮层过度角化和色素增多为特征的皮肤病, 多见于德国牧羊犬和小猎犬, 其病因与内分泌紊乱, 尤其是与甲状腺机能紊乱有关, 临床上病犬多发生于面部、腹侧各部并呈对称, 患部被毛脱落, 皮肤逐渐增厚而粗糙, 皮屑增多、颜色逐步变黑。有些犬的慢性皮炎, 如蠕形螨、脂溢性皮炎、维生素 A 缺乏也可出现类似的黑色棘皮症, 治疗时应注意区分。治疗可口服甲状腺素类制剂,如三碘甲状腺素,按每日 ,疗程 1 个月,严重的病犬可配合使用皮质激素类, 促甲状腺素以及碘制剂等, 局部治疗可使用硫磺皂洗犬体,随后涂以皮质激素类药物。(二) 犬鼻部脱色由于犬常首先用鼻子探知环境气味, 所以易发生鼻部外伤、过敏或细菌感染, 临床上常见鼻镜因炎症而失去色素, 另外一种慢性鼻部溃疡( 鼻湿疹) 在德国牧羊犬比较常见。有人认为是犬先天性对日光的过敏反应, 亦有人认为与身体免疫反应有关, 这些炎症的结果可
犬皮肤病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