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南怀瑾( 1917 —— 2012 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青年时代曾任教于中央军校, 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四十年代初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三年。 1945 年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9 年春赴台,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 并应邀至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 1985 年夏,离台赴美。在美国期间,成立了" 东西学院" ,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有著作三十多种。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 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 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 在我的看法, 这个时代, 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 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 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 或者认为不合时宜, 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 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 就改个名称, 叫做“儿童智慧开发- 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 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 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 先要弄清楚, 实际上, 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 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 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 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 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 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 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 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 佛家的书, 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 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 西方的教育方法, 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 只有一个, 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 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 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 朗读多了, 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 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 高声朗诵, 慢慢悟进去, 等长大了, 音韵学懂了以后, 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 假使学外文, 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 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 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 对儿童的教育, 再不采取朗诵, 背诵方法, 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 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 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 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 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 接受新的教育, 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