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启:
菊花,别名黄花,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千余种。株高可从20cm到200cm,通常为30——90cm。花茎基部半木质化,多为直立分枝。叶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花序大小、形状、颜色各有不同。根据花期迟早,有五月菊、七月菊、八月菊、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等。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
菊花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植物,它与梅、兰、竹合称“花中四君子”。我国是菊花的故乡,种植历史相当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相关记载。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年”等,在民间应用极广。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菊花名称的由来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
菊花的“菊”,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
“菊”字也写作“鞠”。“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
菊花,常与重阳一起出现。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一书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huán] 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回乡,遍告乡亲,于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便和菊花一起出现了。
晨诵--菊花诗词之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