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赏析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 《受
戒》中产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 幽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 的影子,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 《受戒》是乡土自然清新得不
容许一粒灰尘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 . 事的淳朴人们的美揭发出来,带着不留余地的罪恶,让读者徒然心羡怅然向往那 种原始的自由和恣意。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对那种迥然不同的美的遥不可及的遗 憾,深沉到伤及人的自信。作为狭隘空间中的文明人,我们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 那些被称为冲动和错误,或是蒙上了不真实的色彩,所以猛然间停住脚面对一片 梦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时,才发现有种天赋很早就被遗弃了。这是来自《受 戒》的暗小。
汪曾祺是个迷惑人的高手,他尽由自己不紧不慢地茧中抽丝,便让读者适应 了遥远的故事。作者力求的不仅是内在的美的本质, 他还把这种意思组织得和谐 生动,轻松灵动的整体,征服的就不仅是人的思想,还有感觉了。他选择的是原 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加清新活泼的语言效果。关于高邮水乡,作者显然是倾注了热 情,带着最亲切的回忆和最深刻的理解来描绘她的一切。 我们看到的就是生灵活
现的人和人们,只不过没有尔虞我诈的心计,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没有太多的 琐碎和市偿,怎样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样。这种全新的意境已经足够让人心驰神 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这种“朴实”的菁华,他们是简单自由的,却更尊 重大性。我们不妨这样看待《受戒》:它虽然是雾里盛开的花,但它毕竟宣告了 另一种花开的样子,既使不可企及,雾里观花也是安慰。作者在全文营造的一种 轻松活泼、让人赏心悦目的情感基调,是和他选用的幽默清丽的语言风格分不开 的。他惯用一些不以为然的笔调来叙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给人的心理和视觉都是 一种全新的不大不小的冲突,让这篇皈依美的文字从头到脚都充满了吸引人的气 质,它有存在不可多得也并非完全脱离现实, 像没有沾烟尘的野外的风,我们完 全可以把它当作这样一股不合时宜的空气, 它告诉我们:生活还可以是这样一种 样子。
人性中,有最原始的欲望和索取,但同时更有最简单的付出和给予。 为什么 要用看不见的东西,即所谓的论理道德来捆住它呢?人与人的交往中, 人的生存
中,若没有人性的自由来参与,则再自由的物质世界也无法填补这种心灵世界的 虚空。人的脸上始终是面具,看不见下面真实的表情:人的生活像被囚禁在笼子 里的野兽,即使给它最鲜最美的肉,也无法比拟自由给它的无上的快乐。 或许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被束缚的, 但人性却是永远无法被束缚的,它会用尽所 有力量冲破一切阻碍,寻找到心灵的归宿。这是它的天职,是它历尽困顿辛苦仍 不懈的追求和目标。有时,情感会战胜理智,或许这就是人性苏醒的时候。人最 初的善良和勇气,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性,这种人性下的追求,才是美好的追求; 这种人性下的胜利,才是正义的胜利。人性之善,是世间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 是社会灵魂的梁柱。宣扬着复苏的人性,引领着人性的复苏,这正是《受戒》的 伟大之处。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受业于沈从文,他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响。 短篇小说《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有点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 度与理想境界。《受戒》刚发表的时候,受到很多赞扬,也
《受戒》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