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封伦传》原文及译文
《旧唐书封伦传》原文及译文
封伦,字德彝,观州德人。北齐太子太保隆之孙。父子绣,隋通 州刺史。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 卿相。”
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素将营 仁寿宫,引为土木监。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 素为不诚矣!弹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素惶恐, 虑将获谴。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明日,果 召素入对,独狐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 宫,岂非孝顺。”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 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 帝虑,必移,所以知耳。”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 舍人。
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每有承受,多失事机。 伦又托附之,密为指画,宣行诏命,谄顺主心。外有袁疏如忤意者, 皆寝而不奏。决断刑法,多峻文深诬;策勋行赏,必抑削之。故世 基之宠日隆,而隋政日坏,皆伦所为也。宇文化及之乱,逼帝出宫, 使伦数帝之罪。帝谓曰:“卿是士人,何至于此? ”伦赧然而退。 化及寻署内史令,从至聊城。伦见化及势蹙,乃潜结化及弟士及, 请于济北运粮,以观其变。遇化及败,与士及来降。高祖以其前代 旧臣,遣使迎劳,拜内史舍人。寻迁内史侍郎。萧珅尝荐伦于高祖, 高祖任伦为中书令。太宗嗣位,璃迁尚书左仆射,伦为右仆射。伦 素险彼(bi,不正),与琪商量可奏者,至太宗前,尽变易之,由是 与璃有隙。
史臣回: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 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当建成之际,事持两端;背萧
璃之恩,奏多异议。太宗,明主也,不见其心;玄龄,贤相焉,尚 容其谄。狡算丑行,死而后彰,苟非唐临之劾,唐俭等议,则奸人 得计矣。
(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三》,有删节)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委任。
:比得上。
:娴熟。
,死而后彰彰:表彰。
:明显,显著。
答案D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封伦“揣摩之才”
的一组是()(3分)
①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②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 击赏伦③伦赧然而退④伦又托附之,密为指画⑤后心既悦,帝虑必 移⑥乃潜结化及弟士及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解析①④⑤⑥均直接表现封伦“揣摩之才”,②间接表现,③封 伦感到羞愧。
答案C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所以对杨素营建仁寿宫非常不满, 杨素非常害怕。封伦深谙皇后的爱好及文帝与皇后的关系,劝杨素 不必担心,结果,正如封伦所言。
,虞世基受到隋炀帝的宠幸。虞世基由于不熟悉政 务,因而失误颇多。但得到封伦的帮助,他日益显贵。
,逼帝出宫后,让封伦列举炀帝之罪状。在炀 帝的严厉斥面前,封伦惭愧地退下,自此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答案B
。(10分)
(1)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
《旧唐书封伦传》原文及译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