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 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别: 姓名成绩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0分,):(略)
愠( ) 三省( ) 曾参( )( ) 罔( )
殆( ) 弘毅( ) 诲女( )( ) 论语( )
蜕化(   )   洗濯(   )    陬邑( )( ) 倔强(   )( )
玷污(   )  扒窃(    )   诅咒(    )( )
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5分,每空1分):
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子曰:“学而时( 时常地)习之,不亦(也)说(“悦”的古字,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了解)而不愠( 生气,发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
曾子曰:“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谋划)而不忠(忠诚)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真诚、诚实)乎?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只是,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 可,可以。以,凭借。)为师矣。”
子曰:“学而(连词,表转折,却)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是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子曰:“由,诲(叫道,教诲)女(通“汝”,人称代词,你)知之乎?知(懂得)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代词,这,此)知(通“智”,聪明)也。”
子曰:“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之”,在其中);择(选择)其善者而从(跟从,顺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乎!己所不欲,勿施(施加)于人。”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然后
而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却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知之为知之懂得,知道
温故而知新获得,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
之知之为知之语气助词,加强语气。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代“善者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为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动词,是,就是。
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之”,在其中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别人出主意办事是否忠诚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是聪明的。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

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 试卷(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企业资源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