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管的护理目的: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 应用 T 型管引流, 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 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2、体位:予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 3、观察患者全身情况:胆道疾病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 早期以胃肠外营养为主, 输入水电解质, 氨基酸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禁食期间, 给予静脉输液,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有无低钾、低钠症状出现, 注意黄疸消退情况。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胆汁引流液颜色、质、量,有无鲜红或浑浊、碎石、蛔虫及沉淀物。术后 24h 内引流量约 300-500ml ,色清亮,呈黄或黄绿色,以后逐渐减少至 200ml/d 左右。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消退情况。 5、注意腹部伤口渗液:如渗液多应及时更换敷料。防止 T 管逆行感染,T 管引流管所接的消毒引流袋, 每天更换, 更换引流袋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腹壁伤口每日更换敷料一次。 6、停留 T 管引流, 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 并记录 24 小时引流量及性质。引流管停留时间长, 引流量多者, 要注意病人饮食及消化功能, 食欲差者, 可口服去氧胆酸, 胰酶片或中药。 7、妥善固定 T 管:每次换药后应用胶布重新固定, T管不宜太短,要尽可能用别针固定在床上,严防因翻身,搬动, 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离, 总胆管内有残存结石或泥沙样结石,术后两周可行 T 管冲洗。 8、活动: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 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 防止胆汁返流逆行感染。但引流袋放置也不能太低,以免胆汁流失。拔管的护理术后 12~14 天拔除 T 型引流管, 其拔管指征为: 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至 200ml-300ml/d 左右, 颜色呈透明黄色或黄绿色, 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 1 小时,观察若无腹痛发热,黄疸出现, 1~2 天后, 全日夹管, 术后 10-14 天在 X 线下经 T 管行胆道造影, 了解胆道下端是否通畅, 若胆道通畅, 开放引流造影剂 1~2 天后, 即可拔除 T管。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塞, 1~2 天后自行闭合,拔管后一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 观察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发作, 以几时处理。 T 管造影前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是首次做此项检查, 对检查的相关知识缺乏,易产生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术前应充分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造影的必要性、方法及检查过程中所需要的配合,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做好造影前准备。 2、做好碘过敏实验及普鲁卡因实验,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及其他药物过敏史, 无过敏反应方可造影。造影前一晚给予禁食。 3、用物准备:造影前准备用物,如备抢救盒 1 个,治疗碗2 个,纱块 5~8 块,孔巾一张, 20ml 注射器 2 个,弯钳2个, 消毒手套2对, 安尔碘1瓶
T管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