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非诚勿扰》语言幽默艺术探微
【摘 要】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非诚勿扰》延续了冯氏语言的特色,诙谐中透着机智和犀利,在爱情故事主线上加上幽默轻松的语言艺术。本文分析了该电影中各种语言幽默艺术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语音;词汇;语法;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91-01
2008年推出的《非诚勿扰》讲述了葛优饰演的海龟秦奋,通过征婚,与不同性格特色的女孩相亲的故事,秦奋对舒淇饰演的梁笑笑一见钟情,尽管佳人心有所属,仍对其一往情深,几经波折,两人终于牵手。电影以生活对话为主景,通过使用大量的幽默诙谐台词,刻画了各个酸甜苦辣的人物特点,触动人心,讲述着感人的人物故事。
一、语音幽默
(一)方言幽默。方言就是我们所指的“地方话”,是某一地点的地域文化。电影中的各个角色说方言,展现了人物的生长环境,带活了角色,提高了真实感。相较于普通话,方言更有亲切感,它没有经过规整化,带有土味和生活化,能直接表达出人物的丰富真实的情感。《非诚勿扰》是以北京做背景,秦奋用着卷舌的、带有“儿”字音的北京腔,给人和谐生动的感受,赋予了人物亲切轻松真实的感情表达。片中一开场范先生和秦奋的讨价还价就开始了浓郁的京味,
“小时候儿”“玩儿”“这样儿”都带了北京的卷舌音。一出场,两人就为电影的轻松、幽默和自然做下了铺垫。台湾单亲妈妈也带有“儿”字音。相亲对象墓地推销员也带有方言-川味。四川话中的“s”和“sh”分不开,“孝顺”“烧纸上香”“三十万”都用了“s”,“s”的发音轻快灵活,体现了南方人的灵敏机智,形象的勾勒出了南方角色。
(二)语音变体。不同的地方语言和普通话交错使用,产生和谐幽默的语言环境。如台湾未婚妈妈的普通话带有台湾口音,范先生的带有东北口音,还有英语的插入。电影使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语言语种,避免了交流上的单调和沉闷感,给观众不同的听觉感受,再加上幽默的语言,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
(三)语体的性别差异。同样的语言在不同性别层面的运用。电影中同性恋建国使用女性的话语风格,尖细婉转,加之形体柔美,眼波流转,形象柔媚,刻画出了同性恋一角,为电影的笑点再添一笔。
二、词汇幽默
(一)巧用成语。成语的运用使语言言简意赅,语速具有节奏感,想象面大,相较于一般的表达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效果。在《非诚勿扰》中,共用了47个成语,为以对话为主体的电影增添了生动感。男主角秦奋使用成语达27个,
“大逆不道”“尸骨未寒”“秀色可餐”“食不果腹”等,都体现了其海龟派极具文化并言语简洁的作风。使人物表达准确,又具有文采丰富的幽默。
(二)新生语汇。电影不仅运用了大量成语,还根据自身的语境需要,新造了词语。如秦奋征婚广告中的“学无所成”,这个词语是通过“学有所成”模拟来的,原意指通过学习后有所成就,含褒义色彩。此处将“有”改成“无”,颠覆其原意,含贬义色彩。秦奋使用这个词,不仅体现其态度诚恳,非虚假之人,又新颖的表达着幽默。而征婚广告中的最后四个字“非诚勿扰”,也是仿造而来,它套用了孔子《论语》的“非礼勿视”格式,成为本片的点睛之笔。
(三)多种词汇综合。片中开头秦奋与范先生的对话,两人都是中国人,却在母语中掺合了英语,
电影《非诚勿扰》语言幽默艺术探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