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信息课题结题报告.doc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2006年10月,我校申报的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的培养研究》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 专项课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原课题内涵较大,与我校 的实际情况不符。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不是纯农村小学,教师们对信 息技术有所掌握但有待提高,学校可供教师们研究的资源较为丰富, 因此,把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 量尤为重要。所以我们研究的方向是: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资源的整 合。
二、 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进入信 息化社会,对教育亦不例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众多挑战。“十 五”以来,政府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加大投入,提高了广大中 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这就需要我 们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形成符合时代要求 的新型教育形态。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远程 教育”、“中小学校校通”等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中小学信息化基 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硬件投入的同时,国家对中小学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也十分重视。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微软 公司的合作培训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项目实施以来,多 数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同程度接受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培训,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广大
教师树立新教育理念,提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产生了广泛重要的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多数教师的技术水平还不能 适应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还 受基础薄弱,教师结构参层不齐,技术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全面提高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术应用能力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促进广大教师尽早地适应信息技术环 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教育教 学的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我们期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一条实用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教 育技术能力的成功之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和现 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
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通过紧密结合实际,强化学习,重在实践应用与推 广。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转变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并自 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着重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 学,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高现 代教育技术能力,探索多元教育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 能力的新型人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 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我们上派学区中心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现有学生4000多人, 教师近200人。在信息技术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些基础但参差不 齐,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努力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培养教师们信息 技术方面的能力,进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各科教学之中。
3、 课题的实践依据。
课题总负责人为上派学区中心校副校长孙世斌同志负责。孙世 斌,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从教22年,从事教导工作10多年,2006 年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2010年任上派学区中心校副校长。曾负责 学校数学课题研究,课题名称为《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合作学习》,已 于2005年结题。多篇学术论文获奖或发表在县级以上刊物上。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我校一线年轻骨干教师,是各学科的带头 人,他们都曾参与过各学科的省、市、县级课题研究,以及各种公开 示范课评比,拥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年龄大都在30 岁以下,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四人具有本科学历,其他几位教 师正在或即将取得本科学历。
我校是肥西县小学的龙头,历来对教研教改工作十分重视,作为 学校的工作的第一要务,学校由分管教学校长统抓,教研、教导主任 主管,成员由一批优秀的一线教师组成,在课题研究人才资源上给予 充分保障。
为了保证这一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先后配置了两个计算机教 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供师生教学用。另配置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 24台微机,专供教师开展培训、制作课件、电子备课、查询资料使 用。学校每年在硬件软件方面的投入都有经费预算,为课题研究提供 了经费和时间上的保障。
三、 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我们的课题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资源的整合,“信息 技术”是指计算机应用、电脑课件制作、网络知识以及多媒体技术的 应用。“校本研修资源”是指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改进学
【精品】信息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