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V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定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 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 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联系性 严重性
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区分以下灾害的类型:台风、崩塌、寒潮、洪涝、赤 潮、霜冻、海啸、泥石流、鼠害、地震、火山、蝗虫、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霜冻、
地质灾害:崩塌、泥石流、地震、火山 海洋灾害:赤潮、海啸、
生物灾害:蝗虫、
F=i
类型: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 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形式传播出去,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 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 震的
90%以上。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称为火山地震。7%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 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 发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 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提示:本资料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下载使用时此页可自行删除)
C(GM5
烈度:地震对某个地区造成的破坏程度。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等震线:即等烈度线。等震线图的型式有同心圆,同心椭圆或不规则形状。
汶J11大地震,成都与温州的震级是否相同? 烈度是否相同?
地震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
(1 )震级;(2 )震源深度;(3 )震中距;
(4 )土壤和地质条件;(5 )建筑物的性能;
(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 自然:气候、地形、
人为:人口、三过、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活动
例如:西北地区荒漠化自然原因:
•大风频繁,易引起风蚀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地表裸露
人为原因:三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活动
中国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季节 和年际变化大;
②河流:河道弯曲,支流众多,无天然入海口;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地形:地势平坦,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裁弯取直; 修建大坝;开挖河道;中上游植树 造林;退田还湖等等
全球六大板块 全球两大地震带
典题剖析
通、极
4—生长边界(海货、
洲 板 块
断层)-4-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