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
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估算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长
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题)、米尺和软尺、学生尺、图钉、粉笔、数学书、事先画好尺图、5厘米
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建立长度的概念
出示两个不同长度的物品,让生说谁长谁短。
说明:物品有长的、也有短的。这都是指物品的长度(板:长度)
二、统一标准的理由
1、量课桌的长
问:你面前的课桌有多长?你能说出来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操作并答师板: 17个“1角硬币”长
15个“回形针”长
课桌的长 大约是 11把“剪刀”长
28个“正方体”长
30厘米
2、统一标准
师:这些数怎么不一样?难道每张课桌不一样长?(生:一样长)
那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数据?(生答)
说明:原来,我们手中测量的工具不一样,就算都用铅笔,但铅笔也有长短之分,所以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师:测量同样的课桌长都有不同的结果,方便吗?怎么办?(生答,师提示:看来,我们要先统一测量的工具。)
师:我们都有一本长度一样的(生答:数学书)!就用它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吧!
生操作并答师板:(接上板书)
大约是3本数学书长
三、认识尺、尺的作用
1、了解尺的作用
师:现在我们把数学书(做带的姿势)时刻带在身边,随时用它量周围物体的长度。这样方便吗?其他人呢?他们没有这本数学书,怎么量?(生答)看来,把数学书作为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还不够方便。在我们身边有什么东西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生答:是尺)
对!人类发明了尺(做把软尺揉成一团放入口袋中的姿势,显得很方便的样子),就是专门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尺!
2、认识尺
出示尺图,生拿出自己的尺。
师:你看我这把尺和你的尺有什么共同之处?(有长短竖线、有数字)
说明:每把尺都有长短竖线,这叫刻度线(板:刻度线),每根长线下面有一个数字,最左端的第一根长竖线叫0刻度线,(板:0)然后从左至右的每根长竖线依次是0、1、2、3……刻度线,每相邻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1厘米)
指生说1厘米的位置。哪儿也可以表示1厘米?
师说明:这是放大的尺上的1厘米,真正的1厘米应该在你手中的尺里。
问:你身体表面哪个器官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互说。
问:那2厘米有多长?3厘米呢?哪一段表示5厘米?
生答。
四、学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师:你现在已认识尺了。你能用尺测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生操作,师指导,指生演示,课件演示正确的方法并说明: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练习:
1、这样量正确吗?(课件出示:几种错误的量法图)
2、尺断了怎么量?(课件出示:无0刻度线的尺)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现在你能量出数学书的长度吗?课桌呢?
六、综合运用:
(1)第3页例2。打记测量的方法,再看图填空。
(2)第6页第1题。指差生说答案,看掌握情况。
(3)第6页第3题。实际操作。
长度单位 厘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