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返亚洲”与亚洲秩序的巨变
美国力量在亚洲根深蒂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一直在经营其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和亚洲一些国家结成了各种联盟关系。而冷战给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关系留下的遗产是负面的。当时中国想在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推行革命意识形态,和这些国家处于对立状态。只有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开始和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
在美国宣布其新战略之前,中国和亚洲各国一直处于一个互相调适的阶段。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采取现实主义的务实外交政策,把中国的经济崛起视为一个机会,调整自己和中国的关系。同时,中国也把和亚洲国家关系的重心放在经贸关系上,低调处理战略关系。正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这种互相调适,双方关系才获得了快速的进展,并通过各种区域的和国际的、双边的和多边的途径,使得双方关系趋于制度化。最明显的表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其他种种“10+1”机制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也推动着东北亚其他两国,即日本、韩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及其东北亚三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对日本和韩国构成了压力。于是乎,这两国也加速了和中国的竞争,各自发展和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形成了它们各自和东盟的“10+1”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东盟也成为东北亚三台。此外,三国之间也在互相调适,尤其是在经贸方面努力提升制度化水平。
有西方学者早就注意到,在过去30多年里,中。这似乎已经在打破国际政治中的“大国政治悲剧”,即新崛起的国家必然挑战现存大国,改变现存秩序。很难想象,如果中国的崛起走的是当年德的局面?亚洲和平更多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理性选择和互相调适的结果。中国的大战略选择是重经贸、轻军事。
其实美国本身在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互相调适过程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美国和亚洲国家关系的高度制度化,亚洲国家在考虑发展和中国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到和美国的关系。在经济方面,亚洲各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四小龙”出口导向的经济体,本来就高度依赖美国和西方市场。但随着美国市场的萎缩和中国市场的扩张,情况有了巨大的变化。
即使是中国本身,在发展和亚洲国家的关系时也考虑到了美国的因素。中国深知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深厚关系,因此并不和美国争抢所谓的“领导权”,一直主张东盟国家的领导地位。中国也并不因为亚洲一些国家和美国的高度战略关系,而拒绝和这些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就是说,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是无条件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身的外交行为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很多领域,从传统恪守单边主义转向发展多边主义。经济领域,中国已经完全接受了多边主义。即使在敏感的战略领域,中国尽管显得保守,但并不拒绝多边主义,明显表现在南中国海共同行为准则的进展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制定自己版本的“门罗宣言”,把美国力量挤出亚洲。恰恰相反,中国一直在调整自己,容纳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在政策话语方面,中发展”)到近来的“新型大国关系”,都是为了容纳美国。在安全战略层面,中国也有相当的努力。例如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近年来已经把“海上航道安全”和对岛礁的“主权争议”区分开来
美国“重返亚洲”与亚洲秩序的巨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