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语录》--将材
“将材”,为《曾胡治兵语录》十三篇(含蒋介石编录的1篇)之首,足可以说明选将的重要性。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军事上,将是高级军官的泛称,在军衔上指比校官更高级的军官。堂主一直认为,学习军事并不完全是为了用于战争,兵学中所涉及的很多方面,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会有所体现。因此,这里我们不妨将这个“将”扩大一下,那就是高级的决策型、统率型人才。这里主要是针对将在作战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言。将领的本职,就是在战场上面对不同的对手,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军事上称为“定下决心”),并带领部下去实现决策。这里主要包括决策和管理两个方面。不会做决策,只会打打杀杀,那是一个普通一兵的职责所在;而只会空谈决策,但无法调动部属去完成这一目标,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是个“光杆司令”的角色,在军事上和一般生活中则没有任何意义。
拿破仑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此言虽亦有偏颇之处,但总体而言,它体现了这位统帅希望每个士兵都能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问题、能在不领域与岗位上去建功立业以追求更大的荣誉。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在各自的岗位、领域中追求更高的目标,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的人生价
值,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那么,要做到这种高层次的“将”,必须要具备哪些特质呢?古往今来,很多军事家都在探索这个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如诸葛亮本身也著有《将苑》一书,在其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与作用、品格与品质、选材与使用等各种问题等。另在《孙子兵法》及其它的军事著作中也对将领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将在后续导读《孙子兵法》时再详细阐述,敬请期待!)而《曾胡治兵语录》中所体现的则是我国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过渡时期曾国藩、胡林翼以及蔡锷本人的选将、为将之道。我们不妨对照一下,看自己距离高级决策型、统率型人才的距离还有多远。
总体上说,曾、胡、蔡关于将者要具备的素质与选将标准,主要观点如下:
1.“四要”,包括“要才堪治民,要不怕死,要不急急名利,要耐受辛苦”,也就是要有治理民众的才能,这方面无外乎体现在公正、严明、勤勉。这三个词说着容易,而真正要做得到,做得好,我们自己想想那是实属不易的事。要不怕死,才能在生与死的战场上率众奋战。不急急名利,就是一切以自己所效忠的“对象”为重,不贪图个人的功名与利益;所以胡林翼说“求勇敢之将易,而求廉政之将难”“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小功而误大局”。要耐受辛苦,则指身心要健康,能经得住繁重的军务和恶劣的战场生活。2.
“四务”,包括“勤、恕、廉、明”,即“做事勤勉、待人宽恕、为官廉政、军纪严明”。3.“四有”,包括“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我们对比一下习总对军人提出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无疑会得出我们的要求更高这一结论。4.“三才”,即“智略深远,号令严明,能耐辛苦”,三者兼者为上选。5.“五德”,即“智、信、仁、勇、严”。事实上这里只是蔡锷同意并重申了孙子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把“智”也置于首位,也意味着本书的作者在这一点上思想与孙子相同。6.“得人四事”,是指要笼络到人才,需要做好的四件事,即“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即指广泛收罗、谨慎使用、勤勉培养、严格管理,事实上,这四点是我们日
《曾胡治兵语录》--将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