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讲了什么?
1.《山海经》是上古史,记载了华夏民族的起源,梳理了华夏始祖—华胥氏世系谱。殷商以前无文字记录,三皇五帝作为华夏民族创世的祖先,《山海经》做了详细的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海内东经];“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记述了华夏民族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原生、融合、发展的历程。“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大荒西经]‘’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胡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与卒布土,以定九州”[海内经]
,例如弓箭、大舟、钟鼓、牛耕、琴瑟、百谷等。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用工具和技术来赢得生存机会,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使得华夏民族掌握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后世的繁衍创造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这是《山海经》整部书最奇特、最震撼、最不可思议的部分。无论是《山经》五卷,还是《海经》十三卷,描述了包括但不限于今天中国版图的山川方位,河流山脉走向,动植物与矿物的分布及其特性,特别是四方的殊国异人、奇珍怪兽的发现和分布,令人叹为观止。在没有遥感技术,没有卫星探测,没有检测仪器的时代,这是怎样做到的?!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麦哲伦、哥伦布等环球地理大发现直接催生了西方经济的殖民拓展,获得了以全球资源来发展的途径,而《山海经》中的地理大发现对于当时处于部落制的小区域内的民族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空间是何等重要!《山海经》中的地理大发现是对人类当时世界的重要探索,是华夏民族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与来源。植物特性与中药文化的发源矿物分布与冶炼技术的起源动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神话故事与史前文明
、巫术与文明。《山海经》里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神话人物和故事,我们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西王母、共工、祝融、后羿等,都是具有特异功能的半神半人,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黄金人类亦是半神半人,与其异曲同工。这些先民们能够呼风唤雨,与日月为伴,穿梭于不同时空;又与地上的人类甚或禽兽交媾,孕育新的物种;同时,教授人类文明
《山海经》讲了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