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英文 副教授
环境工程概论
本科教学课程
气浮(Floatation)
气浮就是在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细的气泡(15~30μm),有时还需
同时加入混凝剂或浮选剂,使水中细小的悬浮物粘附在空气泡上,随气
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从而回收了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改善
了水质。
沉淀
气浮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2
“轻者浮,重者沉”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接触角>900者称为疏水性物质
<900者称为亲水性物质。
不同悬浮颗粒与水的润湿情况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3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W = W1 – W2 = + –
界面能的变化值
又, = cos (1800 - θ) +
△W = (1 - cos θ )
△W >0
当θ趋于0, (1 - cos θ)趋于0,这种物质不能气浮。
当θ<900,这种物质附着不牢,易于分离。
当θ趋于1800, (1 - cos θ)趋于2,这种物质最易被气浮
d = ,浮速<,粘附到气泡上后,浮速
,增加了900倍。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4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5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全流程溶气气浮法是将全部废水用水泵加压,在泵前或泵后注入空气。在溶气罐内,空气溶解于废水中,然后通过减压阀将废水送人气浮池。废水中形成许多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的乳化油或悬浮物而逸出水面,在水面上形成浮渣。用刮板将浮渣连排入浮渣槽,经浮渣管排出池外,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溢流堰和出水管排出。
部分溶气气浮法是取部分废水加压和溶气,其余废水直接进入气浮池并在气浮池中与溶气废水混合。
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是取一部分除油后出水回流进行加压和溶气,减压后直接进入气浮池,与来自絮凝池的含油废水混合和气浮。回流量一般为含油废水的25%~100%。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6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7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过滤(Filtration)
对象:动态沉淀和气浮过程中流失的悬浮物质
当水通过粒状滤料床层时,其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污染物被滤料截留在
滤料表面和内部空隙中,使得出水得以澄清。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Sand
Anthracite coal
Garnet
滤料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8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2毫米范围内。滤料的比表面积就较大,有利
于过滤过程中吸附矾花。
滤料层的厚度可以理解为矾花穿透的深度和一个保护厚度的和。穿透
深度与滤料的粒径、滤速及水的混凝效果有关。粒径大、滤速高、混
凝效果差的其穿透深度都较大。一般情况下穿透深度约为40厘米,
相应的保护厚度约20~30厘米,滤料层总厚度应为60~70厘米。
9
滤料层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d10:有效粒径,指小于它的粒径是产生水头损失的主要部分.
K80=d80/d10:不均匀系数
d10 = , d80=, K80=2
不均匀系数越大,则大小颗粒间的差别越大。
滤料级配:滤料中各种粒径颗粒所占的重量比例
第二章 水污染控制工程
10
水中悬浮物与胶体物质的脱除
环境工程 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