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四)
一、选择题(10分,每格一分,把正确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1、长诗《时间开始了》的作者是。( )
A、郭沫若 B、胡风 C、何其芳 D、贺敬之
2、十七年诗人中,对于“楼梯式”“政治抒情诗”贡献最大的诗人是。( )
A、李季 B、闻捷 C、贺敬之 D、阮章竞
3、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的作者是。( )
A、王愿坚 B、茹志娟 C、赵树理 D、李准
4、梁三老汉是里的人物。( )
A、《创业史》 B、《山乡巨变》 C、《红旗谱》 D、《林海雪原》
5、《三里湾》取材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反右 C、大跃进 D、革命战争
6、下列作品中哪一篇是杜鹏程的?( )
A、《保卫延安》 B、《我们夫妇之间》 C、《六十年的变迁》 D、《三家巷》
7、散文《朝鲜在战火中前进》是的作品。( )
A、魏巍 B、刘白羽 C、杨朔 D、秦牧
8、夏衍的话剧《考验》是。( )
A、工业题材 B、农业题材 C、知识分子题材 D、革命战争题材
9、下列哪部剧作属于“第四种剧本”。( )
A、《关汉卿》 B、《春风吹到诺敏河》 C、《洞箫横吹》 D、《同甘共苦》
10、话剧《蔡文姬》的作者是。( )
A、田汉 B、郭沫若 C、老舍 D、曹禺
二、填空(14分,每格1分):
1、和是十七年“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优秀代表。
2、曹禺在十七年期间执笔创作的历史剧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3、《青春之歌》反映了从到的爱国学生运动。
4、《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是。
5、孙犁的小说因其在朴素的现实主义描写中所透出的浪漫主义气息而被称为。
6、老舍在十七年最有代表性的剧作是和。
7、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出版的长篇小说有、、、、等等。
三、名词解释(16分):
““两结合”“三结合”“样板戏”“第四种剧本”
四、论述题(60分)
1、试述解放后赵树理短篇小说创作的特色。
2、谈谈孙犁战争题材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3、试述老舍话剧的艺术特征。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A 6、A 7、B 8、A 9、D 10、B
二、填空:
1、郭小川贺敬之 2、《胆剑篇》 3、九•一八一二•九 4、李英儒 5、战地浪漫曲 6、《龙须沟》《茶馆》 7、《红旗谱》《红日》《青春之歌》《三家巷》《红岩》
三、名词解释:
“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1958年提出这样的主张,受“大跃进”的时代气氛影响很深,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很多偏颇。
“三结合”: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三者结合的创作方法,是“大跃进”期间提出的违背艺术规律的创作主张。
“样板戏”:指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把这八个剧目称之为“革命样板戏”。
“第四种剧本”:是1957年6月11日《南京日报》发表的一篇署名黎弘(刘川)的评论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的文章的标题。该文认为这种剧本首先考虑的不是人物的社会身份,而是生活本身的“独特形态”。即从生活出发,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写生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卷-- (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