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廷苏贞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doc謝長廷、蘇貞昌對我國教育改革的主張
一、當前我國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人民向上流動的管道,也是弱勢者翻身的支柱。教育之於升斗小民之 重要性可想而知。教育問題千頭萬緒,即使從1994年9月即開始推動的教育改 革,推出一些政策,如教育鬆綁、帶好每一個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 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的確使國內的教育有一定的成長與進步,例如,九年一 貫課程的實施、教科書一綱多本、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多元入學、教師會組 織、家長參與教育、廢除體罰、大學評鑑等。但是,仍未能解決所有民眾所關心 的教育問題,其中較大者如:學前兒童照顧與教育負擔沈重、國中升學壓力仍重、 智能掛帥的教育爲澈底改造、廣設大學的後遺症逐漸浮現等,均有待解決,分述 如下:
學前兒童照顧與教育(early children care and education )嚴重商品化:以2005 年爲例,台灣的3-5歲學齡前兒童總計有80萬9,663人,進入托兒所的人數 有29萬0,218人,進入幼稚園的有22萬4,219人,合計51萬4,437人,占 % °%的兒童由父母、祖父母 ' 或保母照顧。而公立托兒所收 容量只有7萬6,393人(%) >公立幼稚園收容量僅有6萬9,186 (占 %)°% >是世 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不只如此,台灣的幼稚園、托兒所收託對象相同(3-5 歲)、照顧與教育內容也大致一樣,但是隸屬機關不同、設立標準不同、人力 資格不一、資源分配不均、照顧品質差異頗大,造成家長必須花時間進行「逛 托兒所」的困境。學前兒童照顧與教育商品化不只造成兒童發展及早階層化, 也影響婦女勞動參與率的提升,並壓低生育率。「生得起,養不起。」的說法 一直困擾著台灣的婦女。
升學壓力大:國中升高中階段的升學壓力最爲沈重。升學競爭壓力大的原因 不外乎,就讀明星高中才能考(甄試)上排名前面的公立大學'爲的是學費 便宜、出路好。其造成的禍害是:孩子正在成長中卻必須爲了競爭明星學校 而日間課後加課,夜間補習,影響正常身心發展;家長、民意代表爲了升學 率,不斷施壓給政府違反常態分班與變相能力分班,造成國民教育的扭曲; 補習、課外輔導的時間與金錢花費,使教育階層化與城鄕差距更加嚴重,富 者愈富、貧者愈貧。
「智能中心取向」教育的不當:學校以升學爲導向,抹煞學生的創意與活力, 造成國民創造力的低落;教師以學生智育學習成就高低作爲評斷學生價値的 唯一標準,導致學生因智能成就高低而被分類,形成人際關係的區隔,低學
業成就學生被標籤與放棄;職業技能教育不受重視,導致青年失業率升高; 美學、健康、民主、國家認同、全球競爭、性別平等、社會正義、互助合作、 生態保育、生命教育、生涯規劃、人格發展、解決問題能力、危機管理、婚 姻與家庭等教育都幾乎多被遺忘,國民素質堪慮。
高等教育品質與學費的扭曲:臺灣現有163所一般大學院校,只要高中職學 生想入學,幾乎百分之百有大學可讀。高等教育的過度普及化造成諸多問題: 首先,公立大學學費較便宜,且品質較好,而私立大學學費相對較貴 > 品質 谷卩普遍較差'違反高學費、高品質的基本認識。其次,公立大學院校數只占 34%,% >爲爭取有限錄取名額,學生家
谢长廷苏贞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