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探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探讨.doc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探讨
——作者:小小小
一、当前影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主要问题
财政筹资缺位,非财政筹资越位。财政分配职能弱化,财力过于分散, 预算内财力严重不足,预算外财力迅速膨胀且分配无序。经过20余年的改革, 许多行政机关已丧失了原有的职能,没有必要存在,但是由于没有拆“庙”,
“和尚”又日益增多。他们争权、争利,千方百计地设计“基金”、“收 费”、“摊派”项目,抓钱,抓权,竭力参与社会分配。更重要的是还有不少 行政管理部门或行政执法部门,他们为了保住或尽量少损失已形成的部门或单 位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计地财政相争,甚至抗争,行政性收费拖延或逃避财政 管理,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层面财政分配”现象。到目前为止,就各种 行政性收费来说,政府至少没有完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尽管也有部分纳入 财政预算管理,但也由于这些部门的力争而最终还是从预算中列支返还。同 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未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和财政支出保障 机制,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就把收费 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道,在国家规定以外巧立名目,自定政策向企业、 农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征收各种费用。久而久之,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收 费规模越来越大,最后造成费大于税。这样不仅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扰乱了 国民收入的分配秩序,为贪污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而且侵蚀了 税基,财政筹资缺位,非财政筹资越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严重削弱了 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市场经济的种种缺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克服,经济 运行的客观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包袱最终还是转嫁于 财政负担,给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建设资金。各类行政事业机构的雍肿 和庞大,吃皇粮人数的众多和持续增大,是一个屡次精简之后易犯的痼疾。目 前,机构改革尚未让吃财政饭的机构从根本上得到削减;同时,由于种种原 因,事业单位进行政机关、企业进事业单位、企业进行政机关的人员继续车水 马龙,吃财政饭的队伍庞大不堪。在不少地方,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发工 资,个别地方全部财政用于发工资还不够。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 建设资金,对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有序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制约了财政 经济的运行。
财政资金投资不合理。首先,对生产建设的投资是各级地方政府争取上 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增补或追加投资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往往是通过投资 配额计划把建设项目的框架搭起来,遇到资金供应不足所造成的既成事实,便 向上级申报困难,争取上级“开口子”,以弥补地方项目的资金不足,所以地 方各级大量出现建建停停的即期“滚动”计划也就不可避免;其二,各级地方 政府面对“百业待兴”和辖区内各种旺盛的投资需求,并没有把投资配额计划 的安排与动员建设资金结合起来,地方自筹困难重重,最后只好挖财政、挖银 行,采取挤、压、凑的办法;第三,许多“首长项目”、“条子工程”、“半 拉子工程”的资金缺口,更加深了计划安排的随意性和项目决策的非科学性, 特别是经济开发区项目表现得最为突出,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 的是已经破坏了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村劳动力和土地),造成一定程度、一
定范围内的财政经济的恶性循环;第四,有些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把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健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