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蒸馏水清洗干叶, 以洗掉尘土、浮渣, 去掉粗梗, 剪细。适量石油醚反复脱脂, 滤渣自然挥干, 再用常温水浸泡一次, 80℃热水浸泡两次, 以提取水溶性物质, 然后合并所有水提液, 采用旋转蒸发仪在适宜条件( t= 50℃,抽真空 )下浓缩溶液至适宜体积, sevage 法反复操作去蛋白,最后用 95 %的乙醇使溶液达到不同的浓度而沉淀出多糖, 优选出沉淀沙棘多糖的最优醇浓度。0-5℃冰箱中放置 48 小时后,过滤时用无水乙醇,丙酮洗数次,真空抽干。粗产品重新溶解于适量水中, 然后通过大孔树脂进行纯化, 蒸馏水洗脱,洗脱液在 PH 值为 8 时,用 20 %的 H2O2 , 50℃以下保温 2h 脱色,以保证产品的颜色,最后用 95 %的乙醇使溶液醇浓度达到 80 %以析出多糖,重复上面的析糖操作,最后保存产品于干燥处。用D (+) —葡萄糖作标准,苯酚-硫酸法制备标准曲线,求出线性回归方程, 从而得到粗多糖的含量, 由此也可以算出沙棘叶中多糖的百分含量。然后进行 TLC 法初步定性确定多糖成分, 再进行核磁共振定性分析,即可检验其准确成分沙棘( Hippohae rhamnoides L.), 胡颓子科植物, 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髙三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由于沙棘属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已引起各国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沙棘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天然植物, 目前已发现的生化成分达 190 多种。我国是最早利用沙棘的国家, 在成书公元八世纪的藏医学典籍《四部医典》中就详细地记载了它的药性。但是最早对沙棘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是前苏联学者, 我国对沙棘的研究始于 1985 年, 并将沙棘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加以重点研究,如今已有专刊――《沙棘》( 由国家水利部主办)。在前苏联, 科学家开发利用沙棘由食用转向以生化研究为基础的医用研究, 并将沙棘果油和沙棘汁及其制品运用于宇航食品, 作为特殊的“日餐必需添加剂”[1] 。而在沙棘的开发中, 黄酮类化合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一类物质。 Peter 等人就黄酮类物质的分析及其重要作用写了一篇综述[2] 。前苏联学者发现沙棘黄酮具有扼制动脉粥样硬化,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等作用。国内王家良王秉文等对沙棘的研究较多,其研究表明: 沙棘黄酮能显著增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抗心律失常作用[3- 4]。沙棘有很好的生态作用。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对于保持和改善那些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起了重要作用[5] 。沙棘叶又是优良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沙棘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更好的适口性[6] , 毒理学实验表明, 沙棘叶和沙棘残渣均具无毒物质。沙棘的嫩叶还可以炒制茶叶、提取 SOD 用于化妆品等广泛用途。综上所述,沙棘叶中的有效成分丰富,开发沙棘叶大有可为。目前对于沙棘果汁、果油的开发研究利用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其综合利用技术不够成熟, 沙棘叶的研究也不是很多, 尤其是沙棘叶中多糖的研究, 国内外对此有关的研究还没有见于发表, 其生理活性目前也尚未证实, 但是从相关报道来看, 植物多糖主要有以下生物活性[7-14] : 免疫调节、抗癌防癌及抗遗传损伤、抗辐射及促进骨髓造血机能、降血糖、降血脂(枸杞多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如云芝多糖) 、抗氧化及抗衰老、保肝以及其他抗凝血、抗胃溃疡、抗炎、抗微生物、镇静、抗惊厥、止喘降血压作用。而从沙棘叶的多种功用可以估计它的多糖也应具有多种活性, 而且在提取黄酮的工艺中可以同时充分提取多糖, 大大增加沙棘叶的综合利用价值, 创造高价值产品, 可对当地人民找到一条可行的脱贫致富途径。这样又可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大力种植沙棘对加快黄土高原综合治理, 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变, 防止沙漠化等具有重大的社会生态价值。对绿化荒漠更是形成良性循环。因此, 本文对沙棘叶中多糖的探索研究很有必要,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本实验首次研究沙棘叶中多糖的提取分离, 借鉴其他植物多糖成分的提取方法, 再考虑沙棘叶的自身特点, 改进传统分离多糖的方法, 采用 AB - 8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各种多糖,无污染,效率高,节省成本, 优选出沙棘叶多糖提取分离的最优工艺。测定其中粗多糖的百分含量,然后进行 TLC 法初步定性确定多糖成分,再进行核磁共振定性分析[15-18] , 即可检验其准确成分。根据其具体成分, 便可以知道沙棘叶中多糖的理论药理作用。 2 .实验部分 原料及仪器 原料沙棘叶( 内蒙); 大孔树脂( AB-8 ); 石油醚( 60- 90℃); 工业酒精( 95%); 浓硫酸(%) ;
沙棘多糖的提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