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五)
一、单选(12分)
1.“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宾语前置情况是( )
A. 一个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一个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B. 两个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
C. 两个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D. 一个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一个没有前置问题。
2.“动而见尤”,句中“见”表示( )
A. 看见; ; ; 。
3.“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则”表示( )
; ; ; 。
4.“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二毛”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倒置; d. 委婉。
5.“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中“牛马走”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倒置; d. 委婉。
6.“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中“权”是( )
a. 形声; b. 会意;
c. 指事; d. 象形。
。(15分)
1.“造”字的本义是( ),“纲”字的本义是( ),“字”字的本义是是( ),“表”字的本义是( )。
2.“知”母在上古声母系统中并入( )母。
3.《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4.“问”字的声符是( ),“国”字的声符是( ),“空”字的声符是( )。
5.“匍匐”在上古的双声叠韵系统中属于( )。
6.“但”在古代汉语中是( )词,意思是( ),在现代汉语中是( )。
,主要是表现在词义的( )和( )的不同。
三、名词解释(12分)
叶音 正义 反切 偏义复词 疏 衍文
四、用橫线标出下面几段文章中的被动句,並翻译该被动句。(9分)
,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孟子、尽心下》)
:“晋国,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於齐,长子死焉;西丧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20分)
。
,卒从吏议。
,阻山河之险。
,以立诸侯。
。
,大盗乃止。
,火就燥也。
,难至用介士。
,士贰其行。
古代汉语练习题(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