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承留二中李根和
教学目标
.掌握“交通、问讯、绝境、间隔、无论、妻子”等词的古今异义,掌握“志、寻”等 字的一 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初步了解“记”的一般特点。
.疏通文章
.流利运用普通话朗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部分虚词
.顺畅朗读并熟读成诵
.领会本文按渔人所经历的顺序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方法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存疑一一质疑一一解疑的模式解决字面上的翻译。
.运用归纳教学法学习实词、虚词,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同类知识点。
.边读边译,反复朗读增强语感。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规律 并形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准备课文录音带、录音机,并准备好《天仙配》音乐磁带,小黑板。
(二)设置情景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天仙配》----(曲终)你从歌曲中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 么?(待学生回答后归结)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 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现在有吗?将来有吗?(学生作出回答后)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 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一一 “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 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
设计意图:以音乐渲染情境,美好的音乐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
(三)预习检查
.全班齐读课文。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解释字词。
.让学生说说对“记”的理解。
.指名概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朗读一是为了检查学生预习时关于字音的掌握情况;二是引导学生初步有节奏地 朗读课文,进一步地熟悉课文。卡片解词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符合初二学生 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原则。概述内容符合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
(四)阅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及朗读节奏,进一步感知全文。
设计意图:录音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
. 了解作者及背景一一以《爱莲说》及《饮酒》两篇诗文回顾作者,并让学生借助资料进一步 介绍作者。之后,教师强调与本文创作有关的内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 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他对东晋的黑暗现实不满而归隐,而对这些惨痛 的现实,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不断构思和向往理想的生活图景。《桃花源记》就是 他亲笔绘出的理想社会图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介作者是为了让学生养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习惯并形成能力。教师 的进一步补充强调则是为了后面文章主旨的理解打下基础。
、解疑、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把预习中碰到的不理解的词句指出来,同学间互相解疑,未能得到解决的疑问由老师 解答明确。
设计意图:符合课标的阅读要求一一对课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