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卷尺、 1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有)请同学说一说。老师小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想当一名宇航员,到神秘的太空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想)好,老师准备了一些有关的图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成功的背后有许多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在研制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说道测量,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师:1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
1厘米大概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2、测量纸条。(创设问题情境)
(1)师:看来大家对以前学的知识记的比较扎实。老师还想考验一下你们动手测量的能力,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 号纸条,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
生汇报:纸条长(5 )厘米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你们很棒都量对了。
(2)师:再请你们拿出学具袋中的2号纸条,开始量一量。
生汇报:8厘米多一点(这多的这段还不够1厘米)。
师:看来用我们以前学的单位厘米,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这纸条了。那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 3) 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以外,还有什么?
[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探究。]
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毫米。
( 4)学生用直尺来展示一下
提问:从 0刻度到1刻度是几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 1刻度到2刻度间是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从 2刻度到3刻度间呢?……
1厘米里有几毫米?
[小组的同学合作观察,探究、交流。]
生:每厘米间都平均分为 10个小格,也就是说:1厘米=10毫米老师指出毫米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也可以写成:1cm=10mm
( 5) 引导学生动手测量1分钱的硬币的厚度。
量完后学生明确 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毫米:先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