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观看《国家监察》学习心得4篇
公务员观看《国家监察》学习心得4篇
公务员《国家监察》学习心得总结1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无论何种行业,无论何种情况,制度永远都是制约所有人的准绳。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这个规矩。为官之人,更应遵守制度。清朝第一贪官和珅,从政29年,敛财11亿白银,相当于清朝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他建成了后来成为恭亲王府的豪宅,过着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最终也难免被一纸诏书白绫赐死,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唐朝法律《唐律疏议》中,对贪污受贿犯罪的处罚非常严厉,官吏一旦贪污受贿就会被取消一切特权。法律规定正七品官如果贪赃枉法、违法收入达到月收入一半的就要被处以极刑。这部法律还规定:官吏贪赃枉法,一律禁止通过官当等制度减免处罚,对官员惩处的力度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唐律疏议》还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为惩贪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建立预防机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腐败的方式。比如从最初的人才选拔环节上加强对腐败的监督与制约,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选拔、考核机制,这样才能把住公务员的“进口关”,从根本上堵住贪腐的通道。“晚清第一大案”发生后,咸丰皇帝处理方式特别严厉,对顺天贡院的主考官柏葰处“斩立决”,同案的50多人均受到严肃处理,此后几年间科举考试风气肃然,为晚清选拔了不少栋梁之材。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法立奸胥畏,官清凭素心”。而当官员受不住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时,我们就应该制定法律、法规约束从政人员的行为。历朝历代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腐败可能产生在开国之初、也可能产生在中期、后期,因而制度的约束应该与时俱进,时时监控,不给官员以贪腐的机会,也就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大气候,从而正常过渡到“不想腐”的预期状态。
廉政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善了古代政治道德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为官公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的清官廉吏,他们廉洁清正、奉法循理、刚直无私、勤政爱民的政治品质与操守作风,不但深受后世为政者的推崇和民众的爱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之重》通过挖掘古人在廉政制度上的探索和努力,将这些历史的镜鉴展示给观众。廉政制度是每个为官之人都应遵守的,仔细思考廉政制度,探索廉政,遵守廉政制度,古人给了我们很多例子,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继续努力。
其实何必待到法律制裁,人这一生,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一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公务员《国家监察》学习心得总结2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由谁为人民服务,首先就是公务员,公务员从最基层的工作者到上级领导,无处不是公务员的身影,提升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必要条。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成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政治立场要坚定。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和组
公务员观看《国家监察》学习心得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