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情表》教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尝试
《陈情表》教学案例
广东 赖维新
案例背景:《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重点为加强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注重对“情”的理解和体会,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揣摩出作者在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思想和感情。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一级学生,大多还是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这一年纪关注较多的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因此,我借鉴其它老师的好的做法,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把熟读课文,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培养学生敬老孝亲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生源素质极低,中考十科总分满分820分,而我校录取分数线为220分,最高分400多分。因此,教学难度极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尽量以简单,切入点小为原则。
  设计思路:本教案将通过《陈情表》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古人“至孝”行为的理解,唤醒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教学流程:
  一、以情导入,激发兴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的文章,那就是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文学家苏轼读《陈情表》有这样的评价:读《出师表》不泪下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下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下者,必不友。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密的陈情表,去体会一个孝子面对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诏命时无奈的述说吧!
  二、强化诵读,激发情感
阅读能体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
1、听读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文章的节奏感和文中抒发的感情。
2、诵读 再放录音,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句间停顿,读出关键词的韵味。
3、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指导诵读
本文多四字句,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但在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其他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要求:先顺畅地读,读出鲜明的层次感。而后有感情地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叙事中饱含的真情。
6、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7、部分学生进行情读美读的展示
三、突出细节,挖掘情感
在分析文本时,我把李密人生分成童年,结婚后,仕途三个阶段,并结合祖母的情况,一层层的铺设,引导学生一层层的思考,让他们理解李密平淡的文字后面唱出的深沉的孝之歌。大家陷入对李密的同情之中,也理解了作者文字背后更深沉的东西。
教学片段一:在“六月、四岁、九岁”这几个童年时期,李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故?你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吗?
  生:李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四岁母亲也嫁人了,九岁还不会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师引导:一般小孩子13个月就会走路了,为什么李密九岁还不会走路?
  生:他营养不够,缺钙。
  师引导:像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哪里会看到类似的悲惨的小孩?
  生:在大街小巷里,那些衣服破烂、全身肮脏、到

《陈情表》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7-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