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略读教学的沃土上荷锄细作
摘要:
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占据了半壁江山,但由于应试教育中未将略读课文列入考试范围,所以老师们对略读课文不够关注,不明确具体应该怎样教。作为对略读教学的初探,逐一梳理,力求清楚简明。
一、教材地位 半壁江山待月明
二、教材处理 删繁就简三秋树
三、方法训练 略读精讲皆情意
四、一课一得 稻花乡里说丰年
五、课堂拓展 何处春江无月明
关键词:略读 略读课文 应用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八年,教坛十八年,弹指一挥间。回想起这些年上过的公开课、研修课、赛教课、录像课等等,印象深刻的,林林总总也能数上十多节。在家乡县城的小圈子里,也算是略有名气的勤勉的语文教师。但回望自己曾上过的这些课,却惊觉发现,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却没有略读教学的身影。一日读到叶圣陶与朱自清两位先生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部分中写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儿。”看到这里,顿觉后背有汗涔涔之
感,原来自己一直是跛足的语文教师,所谓的钻研教材之勤勉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和我的课题研究一起姗姗来迟,疾步走进略读教学研究的沃土,荷锄而立,奋力补上这迟到的耕耘。
一、教材地位 半壁江山待月明
我们把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共十二册教材一一翻阅,发现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尝试性地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以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三年级上册予以正式安排。三年级64篇课文中有16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25%;四年级64篇课文中有29篇略读课文,%;五年级56篇课文中有28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50%;六年级49篇课文中有25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51%。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了篇数,到了五六年级则是精读略读五五分成、秋色平分了。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里,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逐渐占据了半壁江山。
既然略读课文的教学如此重要,为什么多年来鲜有百鸟争鸣的研究氛围呢,这又不得不提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因为略读课文是不被列入考试范围的,应试教育让教师的教学烙上了功利主义的印记。既然是不用考的课文,那就简单教,让学生随便读读课文,说说大意,或者就干脆不教,自读就好。或者还有一类如我一样“勤勉”的老师,因为对教学有着认真的态度,教材中明明规定是略读的课文,见其文
章文质兼美,我们也把它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细细地品味,学习遣词造句等等,我们错误地为自己的敬业沾沾自喜时,但殊不知,这是不能放手的爱,对学生的阅读成长是一种宠溺的阻碍。原来我们不会教略读课文,“总为浮云遮望眼”的我们,是该更多思考与研究,是到“拨开迷雾见月明”的时候了。
二、教材处理 删繁就简三秋树
崔峦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
在略读教学的沃土上荷锄细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