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目的 ,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 ,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倾向和倾角。 ,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6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实习内容《一》实习安排秀峰-第四纪冰川遗址-三叠泉-狮子洞。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全体同学在工程地质课程的老师带领下进行了为期 3天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坐车到达宾馆并分配好住宿,下午出发到庐山秀峰观察其地貌和地质概况。第二天上午到第四季冰川遗址观察地质构造,岩石,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二》地层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三部分: ( Z1n1 ) 为片麻状含砾石英砂岩、砂砾岩、砂岩,局部有千枚岩或千枚岩化粉砂岩,厚度约为 900m ; 2. 中部( Z1n2 )又可分为两段:下段( Z1n21 )是长石石英砂岩,局部有轻变质现象,厚约 110m 左右;上段( Z1n22 )是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俗称女儿城砂岩,厚约 30m ; ( Z1n3 )为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砂岩及凝灰岩,间夹砂砾岩,厚度大于 300m 。 地质构造。《三》褶皱庐山地区构造复杂,形迹清晰,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向构造。主要观察了以下两种构造类型。 :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庐山地区三叠纪以前的地层发生挤压褶皱, 形成了庐山山体的三背两向褶皱构造以及山体外围的一些褶皱构造。其中三个背斜分别是:虎背岭—大马颈倒转背斜、大月山背斜、五老峰背斜。两个向斜分别是:东谷—王家坡向斜、青莲寺向斜。《四》秀峰秀峰位于汉阳峰东南 4km 左右,由香炉峰等尖削成簇的群峰构成,峡谷深邃、瀑布高悬、山峰陡直而秀丽。秀峰的成因主要有三类:①岩性:以变质岩为主,背面为云母片岩,易被风化剥蚀,形成山脊线上的凹缺,而正面的主题则是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垂直节理,比较陡直②构造:北东—南西的温泉大断裂为阶梯状的断层涯带,不等量抬升,造成山峰参差不齐,略呈阶梯状分布③流水切割侵蚀:源于汉阳峰的河川沟谷汇集于此,强烈下切,造成阶梯状分段的瀑布与成串的壶穴。仙人洞:仙人洞位于虎背岭背斜核部,岩层产状近水平,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千枚岩,比较软弱,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侵蚀和崩塌,形成最初的岩洞,后又加上人为的作用最终形成。⑵天桥:可清楚看到河流循断裂或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流水强烈下切侵蚀, 谷坡近于直立,形成嶂谷。由于这里的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节理发育,下面的岩层受到河流侵蚀、崩塌,上面的岩层则横空伸出,看起来似
庐山实习南昌大学工程地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