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二中校内展示课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的反应。
③ 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2. 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②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②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在19世纪以前,铝(Al)被认为是一种稀罕的贵金属,价格比黄金还要贵。当一位欧洲君主买了一件有铝钮扣的衣服时,就瞧不起那些买不起这些奢侈品的其他君主,而没有铝钮扣的君主又是多么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穿上这种带铝钮扣的衣服呀。同学们听完后会感到很可笑,但事实的确如此。
铝的诞生与发展史
铝的诞生与发展史 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把铝矾土、木炭、食盐混合,通人氯气后加热得到NaCl,AlCl3复盐,再将此复盐与过量的钠熔融,得到了金属铝。这时的铝十分珍贵,据说在一次宴会上,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独自用铝制的刀叉,而其他人都用银制的餐具。泰国当时的国王曾用过铝制的表链;1955年巴黎国用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小块铝,标签上写到:“来自粘土的白银”,并将它放在最珍贵的珠宝旁边,直到1889年,伦敦化学会还把铝和金制的花瓶和杯子作为贵重的礼物送给门捷列夫。1886年,美国的豪尔和法国的海朗特,分别独立地电解熔融的铝矾土和冰晶石的混合物制得了金属铝,奠定了今天大规模生产铝的基础。 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铝的产量急剧上升,到了20世纪60年代,铝在全世界有色金属产量上超过了铜而位居首位,这时的铝已不单属于皇家贵族所有,它的用途涉及到许多领域,大至国防、航天、电力、通讯等,小到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它的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不同的含铝化合物在医药、有机合成、石油精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师问:现在铝被广泛应用,为什么呢?(p9)
(1)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
(2)铝的密度较小,抗腐蚀性能好。
(设疑)
为什么铝具有这么好的抗腐蚀性能?它和金的抗腐蚀本质是否相同呢?
【讲授新课】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
板书学过的有关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交流、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问: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与酸、与金属化合物(盐)溶液反应呢?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呢?
(板书)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Mg
Al
Fe
Cu
Au
常温下
反应
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不反应
高温下
反应
反
东升二中校内展示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