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校园、重视校风建设实施方案
LT
相应的社会责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校训是办学者对学习者的总体要求,它表达了办学者寄托于学习者身上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具体学习活动方面的要求,更多地体现了对于人生、人的价值以及学校的社会责任等追求。从上面的校训分类还可以看到,通常的校训比较偏重于从治学方法乃至学风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或者比较偏重于对学习者提出种种比较高迈或堪称美德的人格追求。相对而言,从教育目的或者办学理念的角度来表述校训的就显得比较少一些。
四、校风的基本内涵与作用
校风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校风建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望,同时也极大的制约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风建设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当务之急。
校风是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经过学校全体成员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是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以及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学校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其他作风的总和。积极的校风对于加强学校纪律、巩固和发展学生集体、培养师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克服困难、实现学校目标、建立和发展光荣传统,都有推动作用。
校风主要包括学风、教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学风是对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态度、进取精神、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教风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集中表现。优良的教风应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心血和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教师为学生而学,学而不厌;精心教导,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机关工作作风是指学校行政领导和行政管理机关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及精神状态。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搞好校风建设,首先要从机关工作作风抓起。对学校领导来说,第一,必须有忠诚教育的事业心和高尚品德。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德高才能服众、令众。第二,学校领导必须有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的精神。第三,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基层,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除此之外,校风还应包括学校的办学方向、生活秩序等内容。
校风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成为基本的精神环境,引导着人才的塑造,牵引着人才的前进。校风是无形的,但它的载体是有形的,它体现在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干部的作风上,体现在校容校貌上,体现在校规校纪上。
五、校风的特色及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校风作为学校的精神产品具有其鲜明的特色,正式依托这些特色,校风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是校风具有群体性。校风的群体性主要指学校的全体干部、教师和学生整个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学校群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当这个群体中一部分人对某种风气起着决定作用的时候,它会影响另一部分人,进而影响整个学校而形成校风。
二是校风还具有渐进性。一所学校的校风,是这所学校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教育实践,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科学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反映出来。良好的校风绝不是靠短时间能突击出来的,必须在平时从点点滴滴的工作抓起,
创设和谐校园、重视校风建设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