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
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是孩子早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 良好的幼小衔接不仅
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而且能促进积极情感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
提高。以下是芬兰幼儿园为幼儿升入小学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学前教育单列,政策灵活公平
国内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大都集中在大班阶段进行。一般来说,幼儿园会通过准备文具、
改变教室环境、参观小学或体验小学生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 虽然这些措施也
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短,系统性和深入程度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芬兰则
打破常规,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单列出一个学前教育阶段,时间为一年(6 —7岁),
并将其主要教育任务确定为“为入学做好准备”,帮助幼儿更从容地从游戏学习过渡到 学科学习。
此外,芬兰学前教育还十分注重“公平”,让每个儿童都能接受优质教育。为此,芬兰
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 第一次改革在2 0 0 1年, 当时芬兰政府开始提供免费的学前教
育,家长自愿选择是否参与。尽管免费政策大大提高了入园率,但仍有极少数幼儿无法
接受学前教育。于是,芬兰在2 0 1 5年进行了第二次改革,正式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 务教育体系之中。这为确保全体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了坚实 的法律保障,是提高入学准备质量的前提。
教育地点的选择则是灵活的。举办学前教育的地点可以是小学,也可以是日托中心,由
家庭自主选择。目前,芬兰有2 0 %的幼儿在小学接受学前教育,有8 0 %的幼儿在幼
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具体的安排为:上午接受4个小时的免费学前教育,下午自愿选择
是否接受收费的日托教育或课后教育。 无论是在日托中心还是在小学接受学前教育,儿
童的学习生活都是两种形态(小学教育形态和日托教育形态)并存,大大减小了幼小过 渡的坡度。
.注重核心素养,倡导“现象教学”
2 0 1 4年,芬兰最新版本的《国家学前教育核心课程》提出了培养儿童“横贯能力” 的目标,即在不同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主要分为六种一一思考、 学
习能力;文化识读和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照顾和基本生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信息与 通讯技术能力;参与、融入能力。传统的分科教学难以发展这些素养,因此要改革教学 方式,进行各学科有机结合的“现象教学”。
坦佩雷市 W幼儿园设计的“森林活动”就是一种现象教学。学前班的幼儿每天都要去 森林里呆三个小时,游戏、学习、交往,探究各种自然现象。园长认为,与在幼儿园里 相比,幼儿在森林里的学习更加富有挑战性,会促使他们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如 在森林里幼儿发现自然现象有很多种, 于是主动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懂得要注意安全,
保护自己,要和同伴紧密合作……H幼儿园则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 “我的城市”探究 活动。幼儿到博物馆了解坦佩雷市的历史,到市政厅和市长进行交流,提出自己感兴趣 的问题等。最后,把自己的收获、感想用文字
幼小衔接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