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华子7执中
子华子说:“圣人以中为贵,君子坚守中,中也差不多就接近于道了。中位于上下四方的当中,平等地对待两端不放弃中,因此中就是既不疏远,也不过于接近。小人爱放纵,喜欢竭尽事物的情理而只知乎一端,那么他受到的灾祸也必定很残酷了。为什麽这么说呢?夏日的炎热之气不能穷尽的,一定会聚集在一起成为秋天的气,冬日的严寒之气不能够穷尽的,就一定会随着开花的气息而变成春天之气。是谁使之如此的呢?是天。上天尚且不可以把气极尽于一个季节,更何况是人呢?因此实在应该顺着中的道理来做事啊。一左一右,虽然对于中来说有些过,但是仍在中的道理之中,一前一后,虽然还达不到中的道理,但仍在中的控制之中。但对于那些喜欢极尽一端的小人们来说,就距离中太遥远了。距离中过于遥远,一定会在边远的地方窘迫以至于被忽视了,一定会碰壁而且行动不便了,一定会落入深沟之中而死。就像是把石头往深渊里面抛,不填满是不会停止的。悲哀啊,天道是厌恶极尽的,但是愚昧的人却不知道。古代的君子,用来禁戒自己的行为洗涤自己心灵,并且始终侍奉不敢丢失的东西,就是说的中吧?天压着地地载着天,而中可以在中间自由没有拘束;阴阳相互交融,中处于中间却可以不受影响;五色和天地的颜色混淆混乱,中能够不失掉自己的原色。悲哀啊,世间的小人为了一时的快乐,就仓促的失掉了中的道理,以至于最后危害了国家是自己丧命而不能提前觉悟。只有到了真正悲伤害怕的时候才感到后悔。这叫做太过愚蠢以至于顽固不化的人。”
子华子说:“天地之间的精气,大多数都是出于很多个不同的地方但是最终归于一处。对于人来说,往外呼气叫做出,往体内吸气叫做入。因此都归于一叫做专,分为两个叫做耦(注:耦是偶的通假字,就是两个的意思),很多个就叫做化(即分化为多个的意思)了。专,是有特殊的才干,耦,是有主要的枝干,化,就是神了。大凡精气都是有多数衍化而来的,三就成了无数了。这是宓牺、轩辕用来计数天下的东西,是赫胥、大庭隐约留在世间的智慧。因此说:万物出于一,根植于二,最终在三中衍化成万物。《连山》这部书就是用这个道理呈现了自己的思想,《归藏》就是用这个道理统领全文,《大易》就是用这个道理树立自己的思想。”
子华子说:“道所承载的叫做出,内心平坦并且愿意实践的人可以走在道的上面。为什么呢?是因为道是平的。无论是宏大还是微小的任何东西没有不被道包容的,一和二,二和三,我不知他们到底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因此把他们都叫做平,为什么呢?是因为中间是空虚的(即指内心谦虚)的原因。只有中间空虚才能向内吸收道(即只有谦虚才能学直才能够承载道。没有什么能够阻塞不通的,没有什么激烈偏激的行为,这就是中虚到极致了。向左不至于过左,向右不至于过右,不做所谓的善事,也不做所谓的恶事(同北宫子仕一篇),像是悬在中间保持平衡的样子,这就是平直到极致了。人的心胸,能有多大呢?但是却可以把天下的道路崎岖的山,以至于太行山雁门山都横着装进去。但是像灵台的关口,一勺水都不能泼进去,那又能容纳下什么呢?人的嗜好欲望使心炎热,而人的好憎又使之冰冷。炎热与冰冷就在心间开始争斗了,那么必定要两败俱伤了。因此皮革向四面拉的过大就要裂开,胃装的过满就要膨胀,(人们因为欲望)气息减少以至于说不出话,因恐惧而抓狂,处心积虑,心中的气血都焦干了。因此说:心中谦虚平直那么自然道就在心中生长了,心中谦虚平直那
子华子7执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