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function() {
var s = "_" + ().toString(36).slice(2);
('');
( = || []).push({
id: "u3686515",
container: s
});
})();
【摘 要】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的引入对审计界造成巨大冲击,而公允价值审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在没有明确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要面对市场失灵、企业内部控制不合理、审计证据不确定等因素,依据个人职业水平和职业判断,其审计质量备受威胁。如何维护公允价值审计的公正性,减少审计风险,指导市场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审计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公允价值理论出发,探讨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审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以及知识技术交流体系的建立等,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审计; 公正性; 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3-0107-05
一、公允价值审计理论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确认的基本方法
公允价值的概念几乎没有明确的表述。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公允价值概念的表述也有所不同,且随着对公允价值研究的深入,公允价值概念的表达也处于变动与完善当中。最早的公允价值内涵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Maurice Moonitz在其撰写的ARS 。他认为,公允价值必须附有几个条件,如:(1)两个(或更多的)独立主体(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的交易;(2)交换中涉及的各主要行为都是理性的;(3)市场上的交易足够活跃以证明所产生的价格具有代表性的假设。1996年FASB在《金融资产的转让与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2005年10月FASM将公允价值的定义修改为“在资产或负债的转让而支付的价格”。对公允价值内涵的表述基本基于这几个条件:(1)双方自愿;(2)公允价值不单是资产的公允价值,也是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说企业的资产及负债都具有公允价值;(3)交易价格是公正、允当的价格,是双方接受的价格。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公正、允当,是相对性的,它可以是以市场价格为参照模拟出的相对价格。当交易物价格在市场足够活跃时,计量者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即市场可以给出的参照价格,去模拟估算公允价值;当价格信息不够时,可以类似物价格为参照。而在既没有市场价格信息又没有可参照的类似物的情况下,也是最复杂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只能通过相应的估值技术,通常是现值技术以及自身的职业判断大致估计。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有关公允价值相关信息充分可靠的前提下,企业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可以大体提供企业的现在与未来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对于财务报告的披露,公允价值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及负债的静态价值。但公允价值的获取决定公允价值本身带有不确定性,不能绝对地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一旦企业高层利用该属性实行利润操纵,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会受到威胁。
(二)公允价值审计的含义与内容
公允价值的大幅度运用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公允价值审计的必然性。审计工作的要求是尽可能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公允价值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通过特定的审计程序,利用各种途径获得关于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作为审计证据,在确保证据充分、恰当的情况下,对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及披露进行审核。审计工作包括通过控制测试等程序验证被审计单位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是否遵循合理的控制程序,企业内部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相关人员是否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等,并对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估算,或者通过特定
公允价值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