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LT
29、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能超过50db。
30、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31、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3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33、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1)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10.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回声定位(或回声测距)声与能量:
(1)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超声除垢;超声碎石.
1.怎样证明固体发声时在振动固体发声时在振动,但这种振动用肉眼很难看出来,怎样把这种看不见的东西表现出来呢?我教你的方法是:转换法.转换法是把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易直接观测认识的问题,转变成能看见现象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对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这种方法很有效.
生活中你也用到过转换法,只是未注意罢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红旗飘动,树叶摇晃等.
你可以把轻小物体放在桌面(固体)上,比如纸屑、乒乓球等,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发声,同时可以看到纸屑或乒乓
球在动,它们的动正是由于桌子振动的缘故.
【篇二:初二物理教案声现象】
初二物理教案声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请举例你听到过哪些声音?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二、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引导解决:
-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 学生自学p13课本,教师指导。
(二)声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2.67 MB
  • 时间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