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2复习知识点.docx第1 3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考点一、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配子的形成过程
一、 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 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1 (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等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回源染色偻)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第14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
考点一、配子的形成过程
1、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2、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同
过 程
直变形期
龙变形期
点
细胞质分裂
均等
2次不均等分裂
子细胞数
4个精子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注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变化规律
考点二、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 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
处在什么时期?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1 5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
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B)
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的的选材(豌豆)
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
统计学应用
科学的实验程序:实验----假设----验证----总结规律
注:(1)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好处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是纯合子;;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子代多;花大,易于杂交;生长周期短
人工授粉的方式包括去雄(花粉未成熟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考点二、基因的分离规律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曲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M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8)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 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桓厘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饌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r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L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 分离)
4、 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皋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担昼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 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几种符号含义:£雄性早雌性 X杂交 Q自交 Fl子一代 p亲本 (C) 2
(1)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高茎X 矮茎
I
高茎
\自交
高茎 矮茎
3 : 1
(2)对分离现象解释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杂种子一代 隠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SZj) x (扁『)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4)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第1
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2复习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