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中考前复习与答题技巧
一、历史复习:
(一)历史复习常用关键词:
1、 原因: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根源找,深层原因,即导致事物发生的最本质的因素, 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历史客观规律的要 求。),直接原因(最直接的往往称导火线,一般为表面现象)。
例:一战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衡(往往会涉及到经济根源)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表面现象)
2、 Wfi——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例:新航路开辟背景:【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西欧 新兴资产阶级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条件】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地图与造船技术进步; 罗盘针在海船上普遍使用;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
3、 目的、动机: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例:罗斯福新政目的:直接目的:挽救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统治及其政权。
4、 效果、结果、后果(主要结果)、成果(最重要的成果)、结局
结果、效果:使用最广泛,是中性词,可指好的结果(效果),也可指坏的结果(效 果)。
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的方面,一般情况下,结果可以代替后果。
5、 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包含作用、意义等,这类中考复习时要重视。
例【2008甘肃白银市】观察下列三幅图片:
①
②
③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2分)
(2) 图2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分)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分)
消极影响包含危害、局限性、后果等。
例:新航路开辟影响:既加强各地联系,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也带来一系列殖民掠 夺。
6、 性质:是事物所具有的特质,即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往往从阶级关系 入手。
7、 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不要过份强调一个人的作用。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局限性)但它引进了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地位)。
8、 改革类的学习方法:(1)为什么要改革(2)怎么改革一-措施(3)改革的结果或 影响(4)经验、教训、认识、启示等。
9、 经验、教训、失败原因、认识、启示
经验,是实践成功后得到的认识。
教训,是从实践错误或失败后得到的认识。
二者的区别在于经验是指成功的东西,它有推广的价值,教训则是指失败的东西,它 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供后者借鉴。回答“失败原因”和“教训”内容基本相同。
认识: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 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感想”,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才行。
例:对于日本人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我们对于日本否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侵略罪行的做法,表示强烈愤慨; 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现在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
启示:是人们受某种历史事物的启发指示而有所领悟,其特点是由此及彼。
例:你从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 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 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夯实基础
考前冲刺阶段的有效记忆,不需要什么都记,只需在理清线索,知道历史事件的来龙 去脉,知道其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按考点提纲抓住重点,专心记忆即可。记忆有多种 方法,如
“谐音记忆法”,如新航路开辟中的四位航海家“的哥打折”;侵华的八国联军之八 国:因祸得福,美日依靠一一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对比记忆法”,如对“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这些能对比的历史事 件将其放一起进行对比学关键词。如《权利法案》记住住“自由、独立”,《人权宣言》记住“自由、财产”。
再如中华人民共和住“二标志人三新”,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
中考历史复习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