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青主先生《青囊秘诀》补遗
LT
眼眶黑陷肩背强直、四肢肿硬者,此四恶也。
肉色臭烂焮肿甚痛、脓血大溅者,此五恶也。
五、 肝痈门第六
人 有素多恼怒,忽然两胁胀满,恶寒发热,已而至胁痛不可忍,人以为肺火之盛也,谁知肝亦能生痈乎?而灵素诸书亦未言及者,以其肝经生痈世不常有,所以略而不 言,但古今运气不同,而痈毒之生长不一,而肝之生痈,岂可缺而不论。盖肝因恼怒,则肝叶无安贴之日矣。况恼怒后必然动火,怒越多而火越甚,必烁肝津血,无 血养肝,则易发怒,怒气频繁,欲不郁积而成痈,其可得乎。若肝痈生于内,亦可辩之于外,凡生肝痈者,胁痛必在左而不在右,胁之皮必现红紫之色,而舌必现青 色也治疗之法,必以平为主而佐以泻火去毒之药,不可因循时日,令其溃烂而不救。方用化肝汤妙:
白芍90克 当归90克 炒栀子15克 生甘草10克 金银花150克
水煎服,一二剂而痛轻,三剂而不痛矣,减半再服数剂全愈。此方归芍直入肝中以滋肝血,肝血旺则可解肝气之燥,又得甘草以缓其急,栀子清其火,金银花解其毒,安得不效乎。盖毒火既盛,肝血大亏,若不用如此大剂,是徒然也,倘不识肝痈之肝火之旺,单用归芍发治胁痛,必误也。
此症用锦草汤亦效:
白芍30克 锦地罗30克 生甘草15克 栀子10克 水煎服,一剂可止痛。
人 有四肢之间或左胁疼痛,手按之更甚,人以为胁痛而不知亦是肝痈也。夫肝生痈得于恼怒为多,然亦有生于忧郁者,但因恼怒而得者其痛骤,因于忧郁者其痛缓。若 初之时大剂逍遥散煎服,其痛可止,何至于成痈乎?盖因失于速治,而肝郁不能宣,乃血亦因之结而不通,遂化脓而成痈,其毒以最骤,世有胁痛数日而死者,亦生 痈毒败坏而死耳,岂胁痛可死人者?方用宣郁化毒汤:
柴胡6克 白芍30克 香附10克 薄荷6克 当归30克 阵皮3克 枳壳3克 天花粉10克 金银花30克 生甘草10克 水煎服,二剂痛减,四五剂全愈。
此症用金银平怒散亦效:
金银花60克 白芍15克 柴胡3克 白芥子10克 生甘草10克 栀子10克 丹皮10克 水煎服,一二剂为要而安。
六、 擎疽门第十
人 有手心中忽然肿实变成一疽,红肿非常,昼夜无间,谓之擎疽,人生此疽,多属冤债。甚为危笃,往往有流血而死者,大约此症之生,皆因火毒而发也。故须消其火 毒,然火毒非生于一朝,而毒难凭于小剂,况盛于热而起于火,火之有余,终是水这不足,不以大剂滋水,惟以小剂灭火,安得取胜乎?治之法:当用补水大剂而少 佐以解毒之味,则自愈矣。方用释擎汤:
玄参60克 生地30克 金银花60克 当归30克 贝母6克 紫花地丁15克
水煎服,一二剂痛止未溃者再服,一剂已溃者,再服四剂必愈矣。此方滋水利火、补正解毒,何尚擎疽之不释哉。
此症用涩珠汤亦效:
熟地30克 生地30克 麦冬30克 甘菊30克 金银花30克
水煎服四剂,未溃者既消,已溃者即消。
七、 多骨疽门第十四
人 有大腿边旁长强穴之间,忽然肿变成痈疽,久则肉内生骨,以铁夹取出,已而又生,人以为疽之生骨也,谁知是湿热之毒所化乎?盖此疽之生,皆因多食鲜果、湿热 之物所致,治之若早,一二剂便可解散,若因循失治,及治不得其法,遂至湿雍而添热,热盛而化骨,日久迁延,卧床不起。或谓初起之时,未尝有骨,故可内散, 若既生骨则烂骨必须外取,未可全持内药解也,殊不知疽中之骨无形,所化非肉中直生之骨也,乃似骨非骨也,真骨难化,似骨何难化乎?,利其湿、清其热而主之 以补气补血,则不必化骨而骨自化矣。方用五神散:
茯苓30克 车前子30克 金银花90克 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 水煎服,一二剂轻,三剂骨消,四五剂而愈。
此方用茯苓、车前子以利湿,地丁以清热,金银花、牛膝而中散毒,安得不效乎?
此症用九转神丹亦效:
茯苓30克 车前子15克 地丁15克 连翘10克 牛旁子10克 萆解15克 白矾6克 穿山甲一片
水煎服,四剂而骨消矣。再加四君子汤调理之:人参15克 牛膝15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金银花30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以愈为度。
八、金疮门第二十五
人 有刀斧伤而气不绝,或皮破而血大流,或肉绽而肠已出或箭入皮肤或刀断臂指,皆死生顷刻,岂可不急救者乎?,大约金疮者必流血,血尽必以渴,渴而饮水,饮水 即死,故必禁其饮水也,然亦有饮水而
傅青主先生《青囊秘诀》补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