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LT
老人护理
案例一
收集84例,均为我院住院的老年心衰患者,其中男33例、女51例,年龄75~94岁,平均81±。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50例、Ⅳ级20例,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分级参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住院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变化,其中焦虑型患者28例占33%,抑郁型患者30例占35%,失落型患者14例占16%,恐惧型患者12例占14%。患者上述情绪变化不是独立出现的,相互间有一定的关联。
心理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地位的转变,住院后环境的改变及疾病的折磨都会产生患者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具体表现为:
1 焦虑型
焦虑是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反应,这种情绪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不利。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联想,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且多自卑。
2抑郁型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由于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内心空虚可产生抑郁:同时由于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以及死亡的威胁,心理上更易产生恐惧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3失落型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地位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情看不惯,为一点小事发脾气。
4 恐惧型
老年心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心,加上自理能力的下降,心理负担的加重,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
心理护理对策及评估
主要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亲友、同室病友的交流、询问、心理调查、参阅病历等,利用治疗护理的一切机会,调查了解病人的人格特征、个体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特别要重视那些与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通过进行心理护理评估,找出病人现存的及潜在的心理问题[1]。
1 确立心理护理诊断
对评估中所得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出病人潜在的影响健康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诱因,确立心理护理诊断,提出护理目标。
2 制定心理护理计划
依据心理护理诊断和心理护理目标制定心理护理计划。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要求措施依据正确、切实可行,并能体现个体化护理原则。
3 实施心理护理计划
通过各种护理活动实施心理护理计划,使病人能有效地应对疾病,改变不良的心态和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危机,解除疑虑,使其主动接受和配合治疗。
4 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是对己实施的各种心理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地解决了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出客观的评估。如评价心理护理诊断的正确性,评价病人对心理护理措施的反应,评价护理目标是否在预定期限内实现等。若未达标可调整或修改护理计划,使其更符合病人实施情况,达到有效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目的。
实施结果
1 消除老年心衰患者对住院的恐惧,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2 满足老年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使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好感和信任感,促进医患沟通[2],增加病情陈述的真实性和准
儿童和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