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长头的藏民
前几年去西宁的塔尔寺,刚下车,就被眼的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二三十米开外一位穿着藏族服装的三十多岁的模样的妇女每走三步、便跪下叭地上叩一个头,如此这般,向我们站着的这个方向渐渐叩拜过来。行人有的驻足观望,有的拿起相机拍个不停。她为什么要如此叩头?她这样一路叩过去,要叩到哪里去呢?
见着我们惊诧的样子,导游指指脑袋说,不要认为他们这里(脑子)有毛病,这是藏民在叩长头,在祈求佛祖保佑。导游说,西宁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每年都会迎来大批的藏族信徒来此朝圣。叩长头几乎是他们朝圣路上的“规定动作”。导游说,要是你们去西藏,将会看到更多叩长头的人。
后来去西藏,果然不出所料,无论是汽车不时呼啸而过的公路边,还是尘土滚滚的土路上,只要留意观察,总能见到叩长头者的身影。而在拉萨大昭寺外的小广场、日喀则扎十伦布寺各大殿堂的门口,更是随处可见一个个叩长头者在重复着他们的单调而累人的动作。
叩长头,是一个在藏传佛教盛行地区信徒们的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形式上,远比我们汉族地区的磕拜要复杂得多。具体过程大致是,站直,口中念念有词(听人说,他们念的多为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似我们内地信佛者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双手合十,高举过头,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着地下跪,二手继续朝前贴地前移,直至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路上叩长头的人,无论男女,基本都蓬头垢面,脸色黝黑,目光黯淡。他们两只手上还套着块板,很像古时候的那种木板拖鞋,就为了避免手掌在地上往前滑行时磨破皮。
带着好奇与惊叹,“行行摄摄”的同时多了一份打听。据说,藏区的信徒们坚信,在一生的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这样才算得上虔诚。如何完成这十万的数字呢?信徒们一般选择一个日子,从家乡出发(据资料,现在叩长头的信徒一般都来自西藏的阿里、山南等偏远的藏区和四川、青海、云南的一些藏区),以叩长头的形式一点点向着朝圣目标地进发,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日喀则的扎十伦布寺,又如前面提到的青海的塔尔寺等等。为了见到他们想往的佛祖,他们的行程少则几十公里,多则几百公里,时间少的个把月,多的可能要好几个月甚至经年。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道路受阻或其它原因暂停磕头,则地上划线或积石为志,待继续往前时就从这里开始;如遇河流须涉水过去或借船渡过时,那么他们先在岸边磕足河的宽,再行过河。他们就是这样的不折不扣,矢志不渝,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目的地。
当他们一路经霜熬雪、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叩着长头来到达某个寺庙后,来不及好好歇歇,可能马上会沿着寺庙四周的道路再叩上几圈。然后会选择在寺庙门外或寺内的走廊、甚至某个角落,在地上铺一条比人体略宽、比身高略长的垫子,整一下衣衫,作一下梳洗,然后再在这条垫子上,趴下,站起,再趴下,继续他们的叩长头。叩到后来,垫子一头还会被反复用力蹬的脚尖磨破。如此令人震撼的场景,我应该相信,藏民向佛的心是至尊至纯的,如淙淙流淌的高山雪水,清澈透明,没有一丝丝的杂质。
在藏区,几乎是全民信奉藏传佛教,只是教派有所不同,几乎每个村落都是经幡飘飘,每个家族都是以有人出家为僧而荣。只要人迹所到的地方,还一定能见到寄托感情、祈求吉祥幸
叩长头的藏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