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案(讨论稿)
有效 教学作为“新课改”的理 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 课堂教学 的效益问题,要想达到教学有效性,就要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为 有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而对于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来说,应从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形式、教学反思等诸多方面考虑它 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基础才能更坚实。
一、评价内容:
1、目标
1) 、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活动所确定的目标与特定年龄班的幼儿发展的特 点和规律是否一致。过易和过难的目标都是不适宜的目标。
2) 、目标的可落实性。是指活动的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易于衡量。
3) 、目标和和谐性。是指重点或核心目标是否突出,认识的目标与相关的学习 策略、相关的情感的目标是否有机地得到反映。目标罗列过多的目标缺乏有机联系 和核心目标不突出的表现。
4) 、目标实际的达成度。是指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计划的目标实现的程度, 以及非计划的对幼儿有重要意义且与活动有有机联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达成的目 标与原定的目标是否存在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否合理。
2、内容
1) 、内容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所选的内容与特定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是否 一致,是否最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2) 、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所选的内容是 否最大程度地包含了活动的目标,内容和目标间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容量的适宜性,即活动的内容的多少是否最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内容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合适的。
3) 、内容的科学性。是指所呈现和解释的活动内容是否科学、准确,给幼儿 的知识和概念是否会影响幼儿进一步的学习。
4) 、内容的生活性。是指所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即活动 的内容是否能反映适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是否能引发幼儿的有效学习。
5) 、环境、材料的适宜性。是指与特定活动相对应的环境、材料是否能在质 和量两个方面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的学习,能否满足幼儿探索、操作和交往等活动 的需要。
6) 、内容实际的完成情况。是指在活动过程中,预定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成, 有没有完成一些计划外的活动内容,它是在什么特定的情境下发生的,这样合理与 否。
3、教师
1) 、教师讲解的适宜。是指教师对特定活动内容的讲述、解释是否适宜,讲 解的适宜性不是用所占时间衡量的、而是衡量是否到位,即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 的学习和促进幼儿思考。讲解不活晰和低层次的重复的讲解都是不合适的。幼儿的 学习主要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实现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交往及其他实践性活 动实现的。
2) 、教师教学策略的适宜性。是指教师面对特定的教学问题情境,尤其是面 对幼儿的学习状况所采用的旨在激励、指导、传授、帮助、启发的具体策略是否合 适。这是针对特定的幼儿和特定的问题情境而言的。
3) 、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主要是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的关注,具体地说, 包括对幼儿的现实需要、兴趣、活动投入度、遇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的关注。衡量 教师对幼儿关注程度的主要内容是对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的一些重要事项是否注 意,并采取包括忽略在内的有效策略。
4) 、教师总结和评价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及活动结束后,是否 根据需要,开展适当的评价。教
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案(讨论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