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公开课课件解析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
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二、【导入】
第1页/共27页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北南
缺“一”少“十”,没有“东西”。
谐音: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第2页/共27页
奇妙的对联
第3页/共27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方法学会做对联题
第4页/共27页
【预习检测】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
第5页/共27页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楹帖。它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分为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第6页/共27页
神荼
郁垒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
对联的起源及历史
第7页/共27页
秦琼
尉迟恭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第8页/共27页
中华第一联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
第9页/共27页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课件解析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