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文江老师.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安文江,老师!
作者:王海军

自打认识安文江那天起,我就一直称呼他安老师。一是因为他比我年长,二是因为他在写作上是我崇拜的对象,三是因为他的正式职业是教师。二十余年的交往中,也听见有人称呼他“安教授”、“安老”的,我却一以贯之地称他安老师,从未改口。
本文题目《安文江,老师!》,在“安文江”和“老师”之间加了一个逗号,既包括一声安老师的称呼,更想表达的是:安文江,是佛山文人的楷模,是佛山作家的老师。
为叙述严谨,本文除特定词句外,我一反二十余年惯例,直呼“安文江”其名。

1

安文江来佛山时“挑”了一个好日子:1988年8月18日。可巧,一年又十天后,1989年8月28日,我来到了佛山。很有幸,未过多久,我就见到了传说中的安文江,聆听了他的一堂精彩演讲。此前,未曾进过大学的我从未听过这么精彩的演讲,所以,对安文江佩服得五体投地。演讲结束后的交流时间里,安文江鼓励我说,今后,佛山文坛还是看你们的啦,我吓得连称不敢不敢。
那一年,我21岁,安文江45岁,正是我今天的年龄。
那以后,与安文江有了交往,时不时地聚在一起,也会向他请教创作上的一些问题。无论那时还是现在,安文江的文学造诣当然比我高得很多,但他始终没有摆过架子,总是很耐心地听我问,很认真地回答我。记得当时,读他发表在《作品》杂志上的“问题系列小说”入迷了,就很好奇地问他:“这么简单的故事,您怎么可以写出那么多的文字?”对于这么幼稚的问题,他既不觉惊讶,也没有半点嘲笑的意思,很细心地告知我怎样把平时的生活积累融入小说当中,把人物写活写丰满。冲这点,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
1992年,24岁的我和22岁的包悦合作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潇洒青春》,请安文江作序。安文江很认真地读了我们的作品,肯定和鼓励了我们,却也不忘提醒、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对于我的文章,他写道:“我尤为欣赏海军的抒情散文,或写人,或记事,都能因内符外,表现自我,向人性的深层表现挺进。”鼓励过后,他又说:“相比之下,他的‘琵琶叮咚’、‘艺海拾贝’就显得缺少新意和深度。我想,前者是因为作者有话要喷,后者则有点没话找话。”序言的最后,安文江提醒并鼓励我们:“《潇洒青春》还只是初具潇洒相,但海军、小包毕竟年轻,年轻的他们正逢大可潇洒的好时光,我期盼且相信,他们能写出潇洒青春的续集。”
平心而论,长者为年轻一代的作者写个序什么的,实属正常。今天我在这里翻出这些陈年往事,只因重温安文江这篇序言时,以现在的阅历和心境,似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安文江当年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联系起有些人写序时的敷衍了事甚至只管签名,看安文江的认真细致和直言不讳,我不由得在重读序言时,对安文江由衷地又生敬意。
安文江对佛山年轻一代的文学爱好者的教导和鼓励多年如一日,无疑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诲人不倦的好老师。相信很多佛山的文友都有体会。今年上半年,我约安文江和几个文友聚会,有一个佛山科技学院的在校学生向他提出一些基本的文学问题,安文江一如当年指导我一样,很细心、很认真地指点了那位学生。那位学生也一如我当年那般欣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安文江,老师!

2

作家,以作品说话。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作家的人品。
“佛山,与广州比少了大气,与苏杭比少了文气,与上海比少了洋气,与西安比少了侠气。总而言之,小气!”
佛山人对这句话应该不陌生。这是安文江在十多年前的一次演讲中说的,后来又写进了文章中,收录到了书中。安文江去世后,《佛山日报》的纪念文章中,又将这句话摘录了出来。
有读者说,不该在今天把这句话又翻出来,毕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今天的佛山已经有了许多变化,不再是那个小气的佛山了。我却认为,《佛山日报》摘录这句话很有意义。姑且不论现在的佛山还是不是安文江批评的那个小家子气的佛山,即便现在变得大气了些又如何?历史就是历史,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当年,这句话从安文江口里说出的时候,不说振聋发聩,起码,让佛山人极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在这里列举安文江的这句话,并不是要评论佛山这座城市,那不是本文的话题。我想说的是,佛山作协数百名会员,可有谁像安文江这样振臂高呼过这么一声?是发现不了问题还是不敢直面问题?佛山作家每年出版的作品集可能在全住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家除了唱赞歌就不会写文章了?说轻点,是缺失了一份作家的责任;说重点呢,是缺少了一根如同安文江那样的硬骨头。
安文江刚来佛山时,是以写小说出名的。但后来,他发现写小说不够痛快、不够直接地抑恶扬善,就改写杂文了。结果,真正奠定安文江在佛山、在广东的作家地位的,正是杂文。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还记得安文江的《职称问题》、《姓名问题》、《被褥问题》等系列小说?须知那些

安文江老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8-07
最近更新